格里是不希望再有个老师来管他,他真在溜猴逗象的玩的不亦乐乎。
看似一岁的孩子,格里的成长速度似乎停滞了,格曾经臆想可能别人已经去世了,格里才长到两岁。格希望自己活着的时候多帮格里做些事情,他也能多记着自己的一点回忆,做父母的活着最终都是为了孩子不是吗。多教格里明白些事里,就能多些技能。虽然现在看来用不上,但听里说,格里能活很久,因为这是神的赐福。所以三千年后的语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更别提那些丰富的现代知识。
任何的思想体系都有排他性,不论是中国的孔孟之道,还是西方的自然哲学,一旦在人的思维中生根发芽,其他的学说就很难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丹森希望自己能够在格里这个被大家认为是神子的思想中刻上西方哲学思想的轨迹,烙上自然科学的烙印。能够唯物而不唯心。那么就算他再也回不回去自己原先的那个时代,总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记录。
当他在格的陪伴下,终于看到这个格整天挂在嘴上的儿子,不禁露出了笑容。
格里正趴在阿三的身上,催促他赶快飞上天,但阿三正在喝牛奶,没有理睬他,任由他趴在自己身上耍赖。这个时候的孩子正是爱玩,爱自由,爱好奇的时候,也是逆反心理最重的时期。
亚洲的教育在于补充知识不善于挖掘个人潜力,教育的目的就是有好的前程,和就业问题挂钩味道就变了,教育大多数都是啃书本,只有书本啃透了,考试通过了,饭碗也就端上了。和今后的饭碗挂钩的考试任谁都是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成绩成为单一的评判指标。
美国教育善于挖掘个人潜力,在潜力可发展的空间内灌输给学生知识,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西方国家,大学就面临很多社会问题,教育和社会是不脱节的,所以更趋近于能力教育。丹森也准备这样教格里,因为他的地位特殊,教他其实就是教他的父母。如果他父母接受了西式的教育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这意味着这帮美国人有了坚定的同盟。
格里日后对待他们或者他们的孩子就不是对待奴仆式的,而是职业经理人的方式。
格里其实对这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很感兴趣,尤其是被父亲带到大铁鸟上在天上兜过一圈后,就是反感有个家伙随时随地教导他,家里有个慧已经让他头疼不已,再来个外国老头还让不让他活了。
丹森认为教人读书和追女孩子很类似,追求女孩就投其所好给她感觉让她喜欢你,说些好听,送她喜欢的,做好喜欢的游戏,谈她爱听的话,直到她对你发生了兴趣。教人读书也是要哄着孩子做喜欢的游戏,给他不少的鼓励,发掘他的兴趣直到最终让他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如果把追女孩的耐心和韧性放在格里身上,他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英语在他的那个世界是世界的通用语,每个人如果学会英语,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尤其是刚刚结束的第二次大战。美国兵的所到之处掀起一股学习英语的狂潮。然而在这个世界,英国都还没产生呢,他们的祖先还在裹着兽皮过日子。
所以他不着急,循序渐进才合适,和格里的父母搞好关系是正理。至少格里的父母也没有着急,一个月一个字母不算多,把他哄好是最重要的。
丹森和格坦诚教育孩子,不仅仅指学业上的成就,还应该教会他诚实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