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半塔余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金夕一直在亲娘身边长大,娘儿俩很亲热,金大娘的首饰只要金夕喜欢,说一声就尽可以拿去戴,互相也有许多体己话。

    金大娘要管粮店,要应对人事,所以对家人并不细腻温柔,只是金夕最懂得体贴她,也最能体谅和帮助她,时常让她觉得金夕比丈夫和儿子更可依靠和信任。

    小满自小在外公家长到十岁才接回来,如果不是外公外婆先后离世,金大娘可能不会想到要接她回来,也许就从外婆家里嫁人。

    虽然是亲生母女,一起相处也久了,可终究不是一路人,有时觉得是自己身上的肉,要心疼她,却总心疼不上路子,而小满对娘很尊重,也仅限于尊敬,两人常常有跑岔路的感觉,最后就成了不咸不淡的母女。

    小满出生一个月后就被外婆抱回去,十岁时乍一回到自己父母家,与家人都不熟悉,一切亲情须重头培养。但是小满太独特了,她像她外公,以金家来说更像是外来入侵者,从内心来讲,她孤独于家人之外,她隐隐总觉得养大她的外公外婆才是亲人,她与父母家人的亲情总是隔靴搔痒一般,特别与亲娘总是生疏,隔心隔肺的一对母女。

    金大娘的娘家是半塔镇的余家,余氏是当地一个大户,虽居乡里,却世代传承书香门第,子弟多有仕途出身,宗祠在大余郢。

    半塔这个地名由来已久,县志记载:吴赤乌元年(公元238年),今县城东北六十里处,建起一座白塔。原来建有白塔时叫白塔镇,后白塔因雷击溃崩三层,遂改名半塔镇,该塔今已不存,所以半塔的今意为:半个塔也没有。

    金大娘的爹名诲余钟古,乡人称“余秀才”,乡里人称金大娘的母亲为“秀才娘子”,秀才娘子朱氏是县城南门外六十里地的水口镇人,朱姓也是水口镇的大族,当时余氏宗族后人中有出息谋发展,搬离了封闭的山区,多户迁移到县城和南部的水口镇、汊河镇,远的至浦口、六合、南京,因此来安县周边余姓与朱姓的亲戚众多,这两姓结亲的也不止余秀才与朱氏。

    余家被称“余秀才”的一辈里就有好几位,直到光绪三十二年,最后一次州试,录取秀才二十二名,其中还有一位叫余释如的余秀才,正是金大娘父亲余钟古的同宗孙子辈。余释如秉承书香门第教书育人的家族传统,一直在本县小学任教,民国九年在县城东大街创办来安县国民师范,就是余释如一手创办,为本县内新改制的小学培育教师。

    金大娘的爹——这位老余秀才,官方称余师爷,曾在来安县里做过前朝两任知县的师爷。前一任知县万琅是受县民爱戴的好父母官,万琅在职的十几年里,余秀才一直随行左右,在县衙门里当师爷。

    后来民国政府成立,改县衙门为县公署,万琅继续留任知事,余师爷也曾留任了一年,民国二年才告老还乡办私塾。为族里子弟读书方便,也是他晚年生活的一点儿寄托,因为他既然没有儿子,无法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便致力于教育族中的子弟念书识字。

    很少有人知道金大娘的闺名,竟然是这么有诗书门第的气息——余慎言,如果洞晓她秀才爹的心思就不难猜到,那原来是余秀才家儿子的名字。

    余师爷在秀才娘子生下第一个女儿时,就决定按“珠玉良言”来取名,希望能有两儿两女的格局,女儿是“珠玉”,儿子就是“良言”。所以大女儿叫余慎珠,隔五年,秀才娘子才怀上第二胎,竟然是一对龙凤胎,但是不幸的是先出来的丫头活着,后出生的小子却夭折了,余师爷大失所望,竟然在幼子夭折的第二天就独自回了县城,直到三个月后才回家看望。又隔了五年,秀才娘子怀第三胎,生下来又是个丫头,余秀才就彻底失望了。

    余秀才在外惯了,不太顾家,俸禄也微薄,自己独自住在县衙门里也要花费,余下不多的钱只在逢年过节时带回家里使用。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