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祁镇要的是治国之才,而非答题高手。
所以只要真的有才华,什么时候交试卷,其实都没有关系。
“是,微臣遵旨。”
赵衡臣松了一口气,转身向顾鼎臣走去,说道:“陛下隆恩浩荡,特准你慢慢答题,你不要紧张。”
顾鼎臣猛点头。
天色渐暗,殿中黄昏起来。
朱祁镇吩咐道:“魏忠贤,将灯点上。”
“是,奴婢遵旨。”
魏忠贤躬身应答,说着便点燃了龙案上的那只桌灯。
就在这时,有一名太监匆匆进入殿中,向朱祁镇跪拜行礼,接着拱手道:“启奏陛下,八百里加急,江湖中的大事情。”
朱祁镇目光睁大。
难道是雄霸或者帝释天,又在搞什么幺蛾子?
不过,朱祁镇随即便镇定下来,接过奏折后看都没看一眼,便轻轻放在了龙案上。
魏忠贤,曹正淳,雨化田三个大太监,还有赵衡臣和十八个文华殿大学士皆是有些急了,一同转头望向仍在奋力急书的顾鼎臣,然后又一同望向龙椅之上的朱祁镇。
朱祁镇站了起来,拿起龙椅上的桌灯,向下走去。
在众人吃惊的目光之中,朱祁镇拿着桌灯,一步一步缓缓的走向顾鼎臣。
一片光明照亮了顾鼎臣的考桌,他吃惊的抬起头来,只见大明帝国的皇帝,这个天下的主人竟然掌着桌灯,微笑着站在他的考桌旁。
天子掌灯!
魏忠贤,曹正淳,雨化田,赵衡臣和十八个文华殿大学士,皆是吃惊的瞪大了眼睛,完全蒙圈了!
顾鼎臣同样如此,目瞪口呆的愣在当场,一动也不动了。
“不要急,慢工出细活吗,慢慢的把题目答完。”
朱祁镇微微一笑。
紧接着,刷的一下,两行清泪从顾鼎臣的眼中情不自禁的留了下来,他有缓缓抬起头来,泪眼朦胧之中,只见那一点灯光,竟然是如此的明亮。
仿佛照耀了他的一生!
毫无疑问,这将是他人生之中,最巅峰的时刻!
考试时间早过,殿外的考生早就已经立刻紫禁城。
天子掌灯,臣何以为报?
顾鼎臣一把抹干眼泪,继续奋力疾书。
不久之后,顾鼎臣笔落,洋洋散散一万八千言,终于写成。
顾鼎臣站起身来,跪在地上,用双手将试卷高高举过头顶。
“嗯,很好。”
朱祁镇接过考卷,仔细看了一下,吩咐道:“你下去吧。”
顾鼎臣拱手退出。
乾清宫外,几个等待顾鼎臣的考生,见到顾鼎臣出来,听他说完殿中发生的事情,众人皆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感叹。
“皇恩浩荡,皇恩浩荡啊。”
“是啊,陛下的圣德,天高地厚,足以光耀日月啊。”
顾鼎臣更是激动得留下眼泪。
一颗士子之心,便是代表着一片民心!
一个考生道:“这位兄台,此次就算你是进士最后一名,就凭陛下为你亲自掌灯一事,也不枉费你十几年寒窗之苦啊。”
言罢,立刻就有另一名考生接着道:“是啊,古往今来,谁能有这般恩遇,谁能有这般福气啊。”
众人皆是一片羡慕。
就在这时,谢迁却是大笑了几声,说道:“顾兄,你还记得我们之前在状元楼遇到的那个神仙吗?”
闻言,伦文叙也笑了。
“没错,没错啊。”
“我还记得,那个神神叨叨的神棍说过,顾兄可是那国中一人,这次殿试最后只剩下了顾兄一人,而且还幸运的等到陛下掌灯,这岂不就是那国中一人吗?”
顾鼎臣抬起头来,目光一亮,破涕为笑。
国中一人,乃是状元啊。
“难道自己……难道自己本次恩科大考,真的会是状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