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号角声起,净鞭声响。
皇帝登临朝堂!
腰悬天子剑,朱祁镇高坐九五,他倒要瞧瞧,到底是什么势力,敢在暗作祟,阻挡改革。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魏忠贤公鸭一样的声音,高声宣喝,响彻宣政殿。
“臣,有本启奏!”
右御史言官手持象牙简,一身正气凛然,走出朝班。
“启奏陛下,一人一船,不得下海,施行海禁政策,此乃实为洪武皇帝定下的祖制,不可更改。臣恳请陛下,遵循祖宗礼制,继续禁海。而今大明众多商船入海,这是视祖宗祖制为无物!”
“臣,也有本要奏!”
右都御话音刚落,又有御史出列。
“天下根本,在于农业,士农工商,商人作为四等贱民,陛下不应如此重视商业,臣恳请陛下,收回改革商业的政策。”
朱祁镇早就料到,若他进行改革,大明帝国必将掀起一阵风暴。
只是他没有想到,这场风暴会来得如此迅猛!
御史一个接着一个出列,恳求皇帝禁海,取消商税,
这些御史自然知道,皇帝杀伐果断,可见他们朝堂上奏,便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朝堂之上,只有有被杀的御史,没有退后的御史,大明帝国的清流御史,以直言犯谏,被皇帝所杀,青史留名为荣。
大明的谏官,素来不怕死!
这一次,朱祁镇终于感受到,什么事大明官吏的牛脾气。
自古以来,言官不怕死,怕死就不会做言官,现在朱祁镇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这些御史言官,一个比一个喜好名声。
如果他们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朱祁镇给赐死,必定会在士林之中会获得莫大的好名声,说不准朱祁镇也会获得一个暴君称号。
斜瞥一眼朝堂之中的众多御史,朱祁镇眼神微沉。
心中冷哼一声:“今日,朕必须教训你们一顿,让你们要知道,朕是给你们饭吃的主人。”
陡然之间,朱祁镇的气势变得凌厉起来。
最会察言观色的曹正淳,身子不由自主的颤栗,他是天子内臣,与朱祁镇相处的时间很长,知道陛下已是怒火万丈。
这些不知死活的御史言官,恐怕接下来会被陛下治得死死的!
面对这样的朱祁镇,曹正淳尽量保持着更加谦卑的状态。
朝堂上的群臣,自然而然全部跪下来,伏到了地上。
朱祁镇豁然站起,不怒自威的对那几个御史言官说道:“你们觉得你们直言进谏,都是有天大的道理?”
“臣认为要再次禁海,保护沿海百姓安全!”
“臣认为太祖定下的祖制,不能违背!”
“臣认为要严惩严嵩和徐阶!”
这些御史言官拐着弯说,他们这是有理有据,就是有道理,而且顺带接下朱祁镇的问话。
“好,你们很好,那朕也就是跟你们说说,要不要再禁海,要不要恢复祖制,要不要严惩内阁首辅和内阁次辅。”
朱祁镇威严的声音,响彻朝堂,掷地有声。
他要让这些御史言官,死得明明白白。
“你说要再次禁海,这样可以保护沿海百姓的安全?”
“陛下圣明,这海一定是要禁的,要不然,沿海百姓的安全应该如何才能得到保证?”
“一派胡言!”
朱祁镇大手一挥,厉声问道:“禁海就是对沿海百姓好?”
“朕告诉你,别说现在没有倭寇作乱。有,朕就灭了他们。三年之内,朕就灭了倭国,永除倭寇之患!朕为何建立海军,朕就是要让天下臣服,让大明帝国的百姓,可以踏足世界。”
“这……”
一时间,这些御史言官无言以对,额头上开始直冒冷汗。
他们皆被朱祁镇的霸气震慑,与此同时,竟也有些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这样的大明帝国,正是他们心中向往的大明帝国。
朱祁镇冷哼一声,乘胜追击。
“就算是在以往,有倭寇肆虐,沿海百姓为什么击败倭寇之后,还是要冒着生命危险出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