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4章 新秋词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能有机会拿个秋试诗词第一,博些名声还能进修身林,却没想到撞上这敢言秋日胜春朝的秋词问世。”

    “唉……看来我与这秋试诗词第一没什么缘分。”

    要说不甘,是有。

    他怎么可能不想赢呢?

    但也确实服气。

    遣词造句或许还不赖,但这立意却明显比人差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

    谢琼文都忍不住反复念了数遍,细细咀嚼着这四句总共二十八字里的诗情,他询问左右同伴:“这首诗词,是谁所作?”

    “不知道,只传出来了诗词,未见作者其名……会不会是哪位大先生看我们这秋词多寂寥看不下去了,故意作了这么一首诗出来,敲打敲打?”

    “若是哪位大先生所作,大可以明说,何必藏名。”谢琼文微微摇头,又想起还不知道这首诗的名字,便又问道,“这首诗叫什么?”

    “就叫‘新秋词’,听说原本无题,是何大先生所题的诗名。”

    诗词内容是秋,所以这便是秋词。

    仅仅在前面多加上了一个新字。

    有新便有旧,什么是旧呢?诗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便是旧了。

    何大先生题名“新秋词”的意义已然清晰而又明了,就与沈院长为什么要破例特评的原因如出一辙。

    推陈出新,当为榜样。

    秋试诗词尘埃落定,一篇新秋词名因为沈院长破例特许拿了下秋试诗词第一,也避免了秋试诗词第一的头衔连续空置五年。

    不过这篇将会流传天下的名作也衍生出了一个热议的话题。

    作者究竟是谁,为何不留名呢?

    众说纷纭。

    有人觉得就是那位题名的何大先生。

    也有人觉得说不定是沈院长自己赋诗自己破例特许,不过也不曾怀疑沈院长是为了一己私欲,只觉得他是受够了旧秋词多悲,竖起新秋词为天下读书人指路。

    也有一些不太着边的猜测。

    例如有人说这作者就是策论第一的圆真和尚,只不过策论第一又拿诗词第一,书院里哪位先生觉得颜面无光,故意隐去了圆真和尚的姓名。

    做出如此猜测的人毫无证据却言之凿凿,自述这就是因为佛儒的道途不同,自己也深有体会,因为他就是和书院里的谁谁谁理念不合,才没能参加秋试……

    秋试在诗词之后,也就来到了君子六艺。

    六艺不需要考六项,只要任选两项即可,值得一提的是何霄是六艺里面射箭这一门君子技艺的监考。

    何霄魁梧的身形往射箭考试场地哪儿一站,弯弓搭箭为考生演示考试细则,如不是那身儒衫,考生都怀疑自己是在有鹿书院还是军营靶场。

    至于现在。

    有的考生暗自猜测,这位何师兄大概是弃戎从笔……

    君子六艺过后,书院秋试便落下了帷幕。

    许多考生都在忐忑之中等待着考核结果,而极少部分的优异者则在秋试考核结束之后,立即就被书院弟子带往书院深处,来到一片竹林之前。

    竹,四季皆绿。

    其他树木已经染上秋黄,但这竹叶依旧青翠如新,风一吹过便犹如碧海波涛。

    这便是有鹿书院的修身林。

    最早是由儒家圣人亲手栽种第一批竹苗,之后一位又一位大儒来此添上新竹,才形成了如今的苍翠竹海。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