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进入到1974年的3月份。
这天,王艳又让吴老栓捎来口信,让方明去一趟镇上,说有事找他。
方明不知什么事,要紧不要紧,下午便过去了一趟。
“我还以为你们仍在镇上的车间生产收音机呢。去了一看锁着门呐!”
看见方明,王艳抱怨道。
“搬回去一段时间了。这不向阳寨通上电了,厂房也盖起来了,一砖到顶的房子。现在上下班都方便。”
“对不起,没来得及告诉你。”方明继续道。
王艳没有和方明计较告诉不告诉的事。她现在着急的是要把郝局长的意见赶快传达给方明。
王艳告诉方明。现在“向阳”牌袖珍和台式收音机都已经打入省城,尤其是台式收音机一摆出来就被抢购一空。
年前,龙城和汾城结婚的青年较多。好多没买到收音机的人听说晋西出了一款“向阳”牌收音机,质量不比魔都出产的差,在音色上甚至还超过了魔都的产品。便都四处托人求购。没有关系的只好半夜在供销社或商店门前排队等候机会。
方明没想到一款收音机竟然火到这个程度。“那王姐的意思我懂了,我们不行加班加点生产呗!”
“你没懂,听我说。现在不光是我们晋西,连冀北、乌蒙几个省也都求着郝局长供货。你说一个月就一两百台的量哪能满足要求。”
顿了顿,王艳又道:“尤其你们最近生产的改进型,就是不用挪动收音机便可调节天线的这款更是火得要命。你得快点想办法增加产量。”
市场需求对于方明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心里暗自窃喜。恨不得自己多出几只手来,加入到生产的行列,与知青们一起日夜奋战,赶出更多的产品。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马力已经开得够大了,知青们也都在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方明陷入了沉思。他知道,也不能让知青们 24 小时不休息啊,这样下去,身体肯定会吃不消的。他叹了口气,对王艳道:“这样吧王姐,我回去想想办法,尽量增加产量。”
方明心里明白,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需要考虑知青们的身体状况,同时也需要保证产品的质量。
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方明一屁股坐在炕上,心里琢磨着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想了半天,还是没有头绪,心里有点烦闷。
突然,听到二嫂在喊二哥,说是孩子可能拉了,让给拿块尿布过来。屋里没有尿布了,都在外面洗晒着。
这坐月子还真得有人伺候。一个人手忙脚乱,肯定弄不过来。
二嫂的喊声打断了方明的思绪。他突然想到,一个人忙不过来,就两个人呗。无线电厂不也一样吗,十几个知青忙不过来,那就再增加点人手。
这个想法让方明豁然开朗。他兴奋地站了起来,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想着如何实施这个计划。
方明想到,再招一部分社员,尤其是年轻的女社员。她们虽然干农活体力差点,但焊接收音机元器件是个心细的活,应该很应手。而且,女社员心灵手巧,也能更好地适应这个工作。
方明越想越兴奋,从炕上跳下来,直接奔往大队部。
推开大队部的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