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方明因为庆祝空间庄稼丰收,因买菜认识了蔬菜店的丁蕊。
没想到蔬菜店的生意还那么火爆,当时就生出种植蔬菜的想法。
今天一大早,方明就骑上家里那辆破自行车,准备再到公社蔬菜店探个究竟。
出发的时候,顺便从空间拿了一盒雪花膏,一斤白糖,又拿了一条丝巾。
离蔬菜店还有好远的距离,方明就被一条长长的队伍挡住。
“大妈,你们排除抢什么东西呐!”
那时候什么都缺,什么都排队,人们已经习惯了。能买到算是运气好,买不到自觉扭身回家,没有后世人们骂天咒地的那种浮躁情绪。
见方明询问,大妈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方明。这每天就这套程序,“流行”多少年了,怎么还不知道?
“你不是本地人吧?”大妈反问道。
“我是本地人大妈。”方明笑了笑。
大妈也善意地笑了笑:“本地人你还十二岁作媳妇?”
“十二岁作媳妇?”方明挠了挠了脑袋,“什么意思大妈?”
前后排队的人哈哈大笑。另一名大妈告诉方明:“她是说你什么也不懂。”
噢,是这么回事,大妈还挺会开玩笑的。
随后解释道:“大妈,我是知青,想到前面蔬菜店买点菜,真不知道这里排队是干啥的,对不起啊!”说罢,推着自行车想穿过人群过去。
“小伙子,你今天是铁公鸡下蛋,没指望了。实话告诉你吧,我们排的队就是买菜的队,你看看我后面还有多少人。”
方明回头一瞧,我的妈呀,后面的队伍还拐弯了。
这一个公社的镇子上才多少人口,蔬菜供应就紧张到这个程度,那要是榆县县城可能会更加紧张。
方明大喜过望。
外人不知道他因为蔬菜供应紧张而欢喜。如果知道了他的心态,还不打得他满地找牙!
方明确实高兴。这也是他今天过来需要考察的一项工作。
“那我不买了,麻烦大妈,让我过去一下。”
来到蔬菜店,方明支好自行车,进到商店。
“同志,我想找一下丁蕊。”方明问一个正在为顾客装菜的小姑娘。
“丁组长,有人找。”小姑娘向身后的房间脆脆地喊了一嗓子。
“谁呀,一大早就找上门了”。竹帘掀开,丁蕊从房间出来。
看到丁蕊,方明急忙上前:“丁大姐,是我,方明。”
“哎呀我的妈呀,是贵客呀!快请进!”一边说一边把方明往房间里让。
丁蕊和王艳的性格完全不同。王艳属于那种温柔知性型,说话轻声细语,给人一种安心和舒心的感觉;丁蕊属于那种热情奔放型。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热情大方,好像精力非常旺盛,从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似的。
“丁姐还是个小头目呐,听她们喊你丁组长。”
“嗨!混多少年了,连个小组长都混不上,也太掉价了吧。”
给方明倒了一杯水,丁蕊继续道:“我们蔬菜店小,就分两个大组,叶菜和根茎类是一个组,瓜茄和鲜豆,还有菌类是一个组,我就在瓜茄组负责。”
“丁姐前途远大,定能飞黄腾达。”方明不失时机地小拍了一下。
“还飞黄腾达呢,不鸡飞蛋打就不错了。你看看人家王艳,都当上供销社主任了,那才叫飞黄腾达呐, 我这就算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吧。”
丁蕊说话没遮没拦,有啥说啥,倒是痛快。
其实从她的话语里还是能听出一点牢骚的。
丁蕊与王艳是高中同学,也是闺蜜。毕业后两人分别进了供销社和蔬菜店,这可都是时下最吃香的职业。尽管物资供应非常有限,十分紧缺,但这些营业员们拥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能够获得一些稀缺的物资。这便成了人人挤破脑袋都想进入的单位。
王艳是凭着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干出来的。加上为人谦和,与谁都不争不吵,人缘好。当上供销社主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非也!能当上这个主任,她算是捡了个大便宜。
当时有两个人为了这个主任争的是头破血流,双方都有后台,后台也是谁也不让谁,最后上级机关谁也不得罪,选了一个谁也没有争议的王艳坐上了供销社的第一把交椅。
“丁姐,那你这儿想要继续进步,有什么绝招没有?”
看到方明问到进步的问题,丁蕊苦笑了一下。
说实话,如果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