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建新式海军?虽然早有预料,但听的耆英明确的说出来,易知足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明摆着的,朝廷没钱,筹建海军就是打元奇手中战舰的主意,说的好听这是筹建海军,说的不好听,这就是强取豪夺!
摸出支雪茄慢条斯理的点燃,喷出一团烟雾,他才缓声道:“海军不比陆军,一艘战舰动辄三四十万两白银,堪称最为烧钱的兵种,朝廷筹建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需要持续的长期的巨额投入,在下斗胆问一句,朝廷筹建海军,首批划拨多少银子?”
耆英干笑道:“易大人也不是不清楚朝廷目前的窘境,哪里还拿得出银子来筹建海军。”
果然是一毛不拔!易知足身子往后微微一仰,也不吭声,就这么平视着他,静等下文,见他这副神情,耆英稍稍有点尴尬,轻咳了一声,才道:“此番英夷进犯,舰队纵横我大清海域犹入无人之境,若不筹建海军建立舰队,根本无法自保,且处处受制于外夷。
如今国库空虚是事实,确实拿不出银子,但筹建海军非是一蹴而就之事,战舰可以慢慢添置,海军兵将却是须的及早训练,朝廷的意思,是先成立海军,训练兵将,战舰可以陆续添置。
一俟朝廷缓过劲来,优先为海军添置战舰,远的且不说,一旦发行第二批国债,就会划拨海军军费。”
这话倒是有着十足的诚意,朝廷发行国债须经元奇之手,有这话,易知足也无须担心什么,他也不啰嗦,直接问道:“多大的规模?”
“初期规模一万人。”耆英道:“兵员由朝廷从东南各省征募。”
兵员由朝廷征募?易知足暗自冷笑,略微沉吟,他才道:“大人对西洋各国的海军不甚了解吧,海军是技术兵种,西洋各国海军军官大多都是从海军学院毕业的,而且是从小就进入海军学院学习的,朝廷要想建立真正的海军,就必须建立海军学院,从培养海军人才入手。
这是人才,再说战舰,海军战舰不能一味的向西洋购买,要发展海军,就必须能够自力更生,有自己的造船厂,自主制造战舰,不瞒大人,目前这种风帆战舰已经处于淘汰的边缘。
如今欧洲各国都在竞相制造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铁甲战舰,最多二十年时间,现在的风帆战舰就会全部淘汰,朝廷若要发展海军,须的从长计议,拟定一份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
筹建海军如此麻烦?耆英不由的皱了皱眉头,略微沉吟,他才道:“易大人如今是南洋提督,筹建海军一事概由易大人总揽。”说着他一笑,“有什么建言,易大人详拟一份折子单独向皇上上奏,易大人如今是一品大员,有这个权利。
不过,据本钦差所知,皇上有意从东南八省旗民中征募五千青壮以扩充海军实力,已经有些日子了,想来谕旨已经下了。”
“谢大人提点。”易知足拱手道,心里却是有些忿忿不平,征募五千旗民,这明摆着是想让元奇为朝廷做嫁衣!
出了‘三穗堂’,易知足一路漫步前往‘听涛阁’,他感觉的出,耆英似乎不愿意跟他深谈,想想也是,南洋大臣虽然权职不小,但耆英手头无钱无兵,既不懂外交也不懂商贸,跟他有什么深谈的?不过,有这么个钦差大臣住在上海,也令他有些头痛,的想法子将他支到其他地方去。
‘听涛阁’外种植有不少松柏,显的有些阴凉,易知足在下人的带领下走进大堂,见卓秉恬正在品茶看书,当即拱手道:“卓大人好悠闲。”
“浮生偷的半日闲,没想知足如此快就来了。”卓秉恬说着随意的伸手道:“无须拘礼,坐下品品茶,听听松涛,舒舒闷气。”
易知足听的一笑,转身将两边窗子推开,这才返身落座,道:“对于修建铁路,朝廷是何章程?”
“英夷索要京杭铁路修筑权,是知足鼓动的吧?”卓秉恬说着放下书,起身走到易知足身旁坐下,易知足自斟了杯凉茶,老神在在的道:“卓大人这话是从何说起?”
“朝廷并无修筑京杭铁路的计划,对于修建铁路,朝野上下是毁誉参半,争论不休,不是知足鼓动,英夷如何会索要京杭铁路修筑权?”卓秉恬不急不缓的道:“知足不觉有操之过急之嫌?”
“不错,是在下鼓动的。”易知足坦率的道:“出让京杭铁路修筑权与割地赔款,孰轻孰重,无须在下赘言吧,两害相权取其轻,在下也是迫于无奈,别的不说,战争持续下去的损失和军费开支,差不多都足以修建这条铁路了。况且,让英吉利承建这条铁路,对大清来说,也是利大于弊。”
“哦?”卓秉恬含笑道:“知足能否说说,都有那些利?”
“首先是平衡。”易知足从容不迫的道:“当今世界,论修建铁路的技术,首推英吉利,其次美利坚,借这个机会让英吉利参与大清的铁路修建,有利于平衡三国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大清获得国际最先进的铁路修建技术和管理技术。
其次,有利于引进和利用英吉利雄厚的资金,当今世界最富裕的国家莫过于英吉利,这次欧洲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英吉利国内大量的资金闲置,积极寻找出路,通过英吉利承建京杭铁路,能够大量吸纳英吉利国内的富裕资金。”
再次,利用这个机会,大清能够大量引进英吉利成熟的工业成果,英吉利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修建这么一条铁路,英吉利会有大量的工厂落户大清,有利于大清快速发展工业。”
说着,他一笑,“这些利够不够?”
见他如此问,卓秉恬楞了楞,道:“难道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利?”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京杭铁路只是一条主干线而已,在尝到铁路带来的甜头之后,大清必然会掀起一波修建铁路热潮,大量的铁路干线支线会接踵修建,大清要形成完善的铁路网络,至少要经过数十年的持续建设。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