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细心银杏村的村民发现,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了11月中下旬,但是银杏村乃至镜湖周边,秋天的迹象却不是非常明显。+
虽然银杏树和其他落叶林已经开始飘落片片枯叶,但是在树下的灌木丛、草丛之中,翠绿的颜色依旧是主旋律,这让深秋的银杏村依旧保持着生机盎然的景象。
其实,这种情况在最近的三年来已经成为了银杏村的一个特点,而且颇有些愈演愈烈的状况。
村民们自然不知道这些变化是因为‘空间灵泉’的强大作用而引起,他们只知道随着村子的环境越来越好,农作物丰收越发容易,各种蔬菜水果和家禽牲畜的味道更美。
针对镜湖区域这种反常的情况,滇南林业研究所、中科院滇南植物研究所、地质研究所等等科研机构组织了多次联合考察、研究,最终也没有能够得出确切的结论。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今的镜湖地区在重金属、农药残留以及化学污染、空气污染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一个极低的水平。这或许就是如今镜湖地区草木生发、水质清澈的重要原因,也奠定了‘镜湖美食’热销全国的一个基础。
为了保护好镜湖区域的环境,各部门不得不加大在这片区域的巡逻、执勤和检测力度,确保没有污染物能够进入银杏村。
如今,银杏村在许多环保细节上已经做到了极致,虽然村民们一开始的时候多少还有点不太适应。但是最终还是慢慢习惯了。
比如,除了必要的农业生产、运输之外,澜沧江西岸地区杜绝内燃机机动车、工程机械的使用,交通工具主要以电动汽车、马车为主。一开始的时候,村民们还是颇有意见,自家购买的小车不能开到家里来,只能放在东岸的停车场专用位置上,实在是有点不过瘾。
不过,在族老和村委会的强令之下,村民们只好乖乖地照办。甚至不少年轻的村民为了过上开车瘾。把自己的小窝设在了银杏新区,享受起出门就开车的待遇。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也逐渐地适应了搭乘电动车到停车场,然后再开车前往市区、县城办事的程序。
不得不说。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除了严格控制机动车进入镜湖区域之外。银杏村之内的生活用火也杜绝了蜂窝煤等燃料的使用。尽量改用清洁无污染的沼气、电力等等能源形势,这对于减少二氧化硫、粉尘的排放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了,村民们燃烧从山上捡回来的柴火就不受限制了。毕竟袅袅炊烟、柴火饭菜是银杏村的一大特色,也是吸引游客的因素之一,不能因咽废食。
再说了,以碧罗雪山高达三分之二以上的植被覆盖率,这点二氧化碳的消化还不在话下!
此外,‘银杏村’之内的生产、生活污水都要经过严格的处理之后才能排入镜湖,甚至不少污染较为严重的污水,需要动用车辆拉到澜沧江东岸的污水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同时,景区内的垃圾更是不能进行现场焚烧,收集之后运往银杏新区的垃圾处理中心,妥善处理。
诸如此类的规程以及奖惩措施,让银杏村的村民在极短的时间拥有了极高的环保意识,养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
种种细致乃至严苛的环保规定自从2010年开始实施,经过近两年的适应,村民和游客们也逐渐地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这才使得‘镜湖景区’在蜂拥而来的游客大潮之中,依旧保持着迷人的魅力。
由于村民的自觉遵守和严格监督,来到银杏村度假的游客也是慢慢喜欢上了这种环保的生活节奏,也把银杏村的做法传到了全国各地。
得益于围脖、,游客们和亲朋好友分享银杏村各种环保措施的举动是越来越多,也使得银杏村成为了许多环保人士心目中的理想天堂。
…………
当许多人还沉浸在‘开酿仪式’、‘慈善晚宴’带来的巨大震撼时,‘镜湖牧场’一年一度的青储饲料制作拉开了帷幕,它也成为了这个深秋景区内值得一观的大场面!
‘镜湖景区’甚至特别开辟了一系列的旅游线路、项目,让游客们能够近距离接触青储饲料的制作过程,了解大型牧场过冬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每年的12月-1月份,镜湖地区都会出现降雪天气,尤其是在新年交替的几个星期之内,大雪封山是再正常不过了。
为了确保近十万头牛安全越冬,牧场必须要制作足够的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