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帅帐。
夏侯惇领兵三万出现在东平城的消息刚刚传回了楚军大营,孙策立马就召集了众人商量对策。
“说说你们的想法吧。”
此刻,孙策正安静地坐在主位上认真倾听众人的意见。诸葛瑾、马良、华歆、伊籍、向朗等谋士大致分成了三派。
其一,主张派五千兵马接应黄盖将军撤退至任城,以任城和小沛大营互为犄角,造成一旦魏军南下小沛,黄盖就会出兵东平截断其后方的形势,迫使魏军的三万兵马不敢轻举妄动。
其二,主张派一万兵马增援黄盖将军坚守东平,将东平和小沛彻底分裂为两个战场,分别与汉魏交战。
其三,主张派五千兵马接应黄盖将军撤退至任城,同时小沛战场转攻为守撤退至谯县,再令庞统从寿春出兵攻打宋县做出袭击汝南、许昌的姿态,逼迫夏侯惇撤军。
众人谈论了许久,唯独坐在孙策左首的季书一言不发。
倒不是季书故作高深,众人的说法或激进或保守都有其各自的道理,但季书的主张并不需要说出来,而是他已经做了。
时至今日,曹操的态度不难揣摩,他定然是想要先平定整个北方形成一个稳定的地盘。不然一旦现在对南方出手露出破绽,与他有深仇的董卓一定会趁机攻打魏国腹地,西凉铁骑的威胁对他而言实在太大了。
先北后南是魏国的国策,这是一个定数,绝不会轻易改变。所以曹操此时绝不会在徐州投入太大的精力,他要的仅仅是拖延孙策的脚步。
所以夏侯惇带着三万大军来了,而季书的安排就是任城和东平的一万兵马,他从不打算再往这个方向增一兵一卒。
在他看来,夏侯惇攻打北面只是为了吸引楚军兵力给汉军制造机会,绝不会拼死作战,有这一万兵马足以应付。
但这世间有太多的变数,例如夏侯惇无法理解曹操的真正意图,例如两军将士杀红了眼,例如夏侯惇或者黄盖死了??????
太多太多!
季书没有安排蒋钦去北面构筑防线就是担心意外,要知道当初羽林军可是抛下了虎啸营阻击魏军才得以逃脱的。若再让羽林儿郎见到魏军,季书真怕他们杀红了眼闹成孙策和曹操都不曾想到的局面。
所以季书才派了之前一直坐镇后方的黄盖和他的部众去,黄盖将军毕竟老谋深算,应该能把握分寸。
虽然黄盖的分量也不轻,也是个变数,但事情总要有人去做吧。季书也只能尽量地减少变数,控制事态的发展,无法把所有的事情都掌控在手中。
“子渊,你怎么看?”
众人的目光不由随着孙策的声音转向了季书,因为他们都知道,孙策采纳季书的意见几率是最高的。
然而季书还没来得及开口,令兵就走进大帐传来了新的军情。
“启禀王上,东平刚刚又传来消息,黄盖将军独自出城喝退了夏侯惇的三万大军,如今东平的危急已经解除。”
这么快!
离发现魏军的情报传来才多久,夏侯惇这就退了?
众人露出了惊愕的神色。
孙策暗自松了一口气,欣然地笑道。
“果然黄叔还是老当益壮啊!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最上乘的兵法!”
“先给黄将军记一次大功,等战事结束后我再好好封赏。”
众人一片称颂之后便一一离开了。
待众人退去,孙策转头看向季书好奇地问道。
“子渊,刚才看你不慌不忙,我就知道你早有了主意,莫非你早算准了黄叔能逼退夏侯惇?”
我要早知道就好了!那我当初就不会派他去!
季书虽然曾对黄盖说过“敌动我狠,敌静我止”,但季书也没想到黄盖这么狠!还是对自己狠!他就这么把自己送到了夏侯惇的面前。
好在夏侯惇还没疯,还知道方寸,不然此时事态就已经失控了。
一念到此,季书无力地长长舒了一口气,说道。
“我只猜到夏侯惇是虚张声势,北面无虞,却没想到黄老将军竟孤身犯险。”
见孙策嘿嘿直笑,季书气极。显然孙策比季书更了解黄盖,知道他能干出这样的事来。
“你倒沉得住气了,我还怕你一听到黄将军被围的事马上提兵去东平了。”
“哼,黄叔的能力我是放心的。你说魏国还会有其他动作吗?”
见孙策如此问,季书想也不想就点了点头。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