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我要成为这儿的主人。”
******
司马徽号“水镜先生”,他的居所自然就是被称作“水镜庄”的了。襄阳城西不远有一条名位檀溪的河流,其宽数丈,为湘江的支脉,却是波浪起伏,水流湍急。司马徽的水镜庄就位于檀溪 以西南漳县郊,离诸葛亮和李晟所居的隆中大约有几十里的路程,算是挺远的。
李晟和诸葛亮要到水镜庄上去就学,自然不可能经常住在家里。为了求学的方便,他们在南漳县城里又买了一间小屋以供居住。至于隆中家里的事情自然由宋伯他们去处理。反正那么一大栋 屋子放在那儿,又有那么多下人伺候着。
虽说是离开了襄阳来到这隆中的乡下,但在金钱的支援下,诸葛家的人们过得并不怎么辛苦。有已经盈利的泗水居支撑,家中的收入大约和以前诸葛 玄在时拿的俸禄持平,而乡下的消费却是远远低于襄阳那种地方的。
“水镜庄”位于一片竹林之中,由一条羊肠小道七拐八弯的入林,行了大约一里便可以看到“水镜庄”那黑瓦红柱支成的山门了。蓝色的牌匾正正的挂在上头,黑色的“水镜庄”三个大字以 隶书体现出了它的庄重。
竹林是包裹了一个小山丘的,水镜庄的屋落自然也在山上。沿着三百级的青石台阶往上便看到了水镜庄的大堂。那是一个很宽敞也很朴素的大堂,可能就是拿来做教学场所用的吧,整个堂子 的光线很好。
早在三天前,李晟和诸葛亮就把今天会到庄上来学习的消息告诉了司马徽。因此当李晟和诸葛亮着两个半大小子踏着石阶上来的时候,早就见到司马会那高大的身子在那儿等着。跟在他身边 的还有几个年轻人,一矮三高,颇有些起落的样子。
“唉,你们来了啊。”司马徽笑呵呵地迎了出来,一把抓住李晟和诸葛亮的手将他们拉进去,全然没有一点为人师表的庄重样。
“怎么这样?”李晟和诸葛亮都疑惑的望着司马徽。
“先生不看重这个的。他常说为师就是为人解惑,除了在问问题的时候需要一些专注的态度,平常的时候还是朋友相交为好。”看到了两人的迟疑,那个矮个子的年轻人笑着开口说道,他随即介绍自己:“在下颖川徐庶,徐元直,见过两位同学。”
这就是徐庶?听这个矮个子报出自己的姓名李晟微微的愣了一愣,口中热情的和他打招呼:“见过元直兄。”心中却惊起了彭湃的波涛:“怎么徐庶竟是怎么一个矮个子呢?当初的三国演义 里可是把他演的和刘备一般高阿。那少说也有七尺,哪里像眼前的这位连六尺都不到。”
李晟心下疑惑着,脸上的神情却没有任何变化。在这个时代呆了几年之后,他也略略学会了如何隐藏 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在与徐庶行过礼之后,他就悄悄地站在一旁偷偷地瞄了他几眼。他原本怀疑眼前的徐庶是不是历史上所说的那个徐庶,毕竟和自己原先印象所知的着实差别太大了。可在这几眼看过之后他却 十分沮丧地肯定下来:“眼前的这个矮个子就是历史上所说的那个徐庶。”因为他的眼睛很锐利,手脚身子都不像一般的书生那样柔弱,他显然是一个练过武的人。
“唉,不管了。反正知道他就是徐庶就可以了。”李晟无所谓想道。他认为自己是出于真实的历史之中,自己眼见的就是历史的原本,至于原来的书上,或是电视上所呈现出的种种印象,都 是后人强加的。与所谓真实有所差别,也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对于这样的事情,李晟并不想纠缠太多。
他拉起诸葛亮的手,朝另外那三名“高”个子青年会拜道:“小子李晟(诸葛亮)见过几位师兄。”
“好,好!”三个“高”个子青年拊掌笑应。他们随即向李晟和诸葛亮做了自我介绍。 “在下石韬,石广元。小师弟你好。”左边那个身穿青色长袍的青年笑着说道。他的脸不是非常英俊的那种,只是很水灵,让人总把他的年龄小看了几岁,再加上脸上的开朗调皮和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和力却让人很容易对他产生好感。他是一个很阳光的人,从一开始李晟就从他的脸上看到了灿烂。他是真心欢迎李晟他们的到来。
“在下孟建,孟公威。”中间那位身着灰色布衣的青年淡淡的笑着,沉稳的朝李晟这边拱了拱,然后再也不多说一句的退回了三人之间的位置上去。
很显然,孟建并不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李晟和诸葛亮都从他的眼里看到了一丝不屑和倨傲。不屑是对着李晟和诸葛亮这两个新来的小子,因为他们并非以自己的文章打动了司马徽而被收在 门下,而是利用了司马徽和诸葛玄之间的朋友关系。虽然司马徽从一开始就对李晟、诸葛亮两人赞不绝口,但孟建却把这样真实的张扬看作李晟二人通天的手段。他不相信有人会比自己更强,因为他就是最强的。他对自己的才华很自信,所以对这突然冒出来的两个不知天高地后的小子,自是摆出了衣服倨傲的样子。若不是出于礼貌而不得不给李晟他 们一些笑容,只怕他孟建会一直冷着脸站在那儿。
最后介绍自己的是那位站在三人中右边的那位身着玄色长衫的青年。他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人,说话的声音不大,略略给人些许软弱的感觉。他是很客气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只是这笑容和石 韬那种阳光式的笑容不同,也不是孟建那种皮笑肉不笑的模样,他是淡淡的微笑,给人的感觉就像那平静的白水一般,清清的,言行举止之间带着一种自然的儒雅。
“我叫崔浩,崔州平。听先生说你们都很不错, 所以,两位师弟以后还请多多指教了。”崔州平笑着施礼道。
见面行礼之后,众人按照自己的习惯寻了位置坐下,司马徽开始授课。其实说授课也是不对。因为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司马徽并非是坐在上头一个劲的讲解,而是不断回答徐庶、石韬、孟建 、崔浩等人的问题。
只是这回答也并非针对问题本身而作出直接的回答,司马徽在讲解的过程之中常常又联系到了其他方面,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来对问题本身进行说明。他不是直接从书上的经典来对问题进行解答,在大多数的时候,他的说法都是直接从现实或是历史之中寻求佐证。正是因为联系到了这么事实和历史,司马徽的课堂便决不显得沉闷。在众人 机辨的锋芒中,在一个个生动而翔实的案例中,即使像李晟、诸葛亮这样的新来这也听得滋滋有味。
在课堂里的时间大约是早上辰时到午时的两个时辰,司马徽每日都在这个时候对门下弟子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而午时以后到西时的三个时辰,则是学们们自行看书研习的时间。但是的书 比较难得,如果不是儒家大师、世家大族和家财丰厚的人,是很难买得起大量的书籍。一般的求学者想看书,就只能到自己朋友的家中借阅或是直接来庄上研读。至于西时以后的晚边时间则 是供学生自由活动之时。
事实上这个时间是从下午开始的,只要你不想看书或是有别的什么事情,你大可以在家中学习。若有不懂的问题,只要有纸记录下来,在早上像司马徽提问救行了。
就司马徽自己而言,他的存在只是为了解答探讨问题。只要学生的品性良好,不犯什么大错,他也就放任学生自己的发展。因此在他的门下有崔州平这样的谦谦君子,也有像孟公威这样骄傲 之人,更有像徐庶这样的游侠书生,像石韬这样的自来熟。
青春年少,正是激昂文字,风华正茂之时,这时候的人都是相对单纯的。虽心中有些许别扭或是别的什么感觉,但在长期的相处之下李晟、诸葛亮和徐庶、石韬、孟建、崔浩他们结交为好友 。这也是李晟和诸葛亮自身有足够水平的缘故。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若非自身的才华出众,以徐庶、石韬、孟建、崔浩这样佼佼者是理都不理你的。他们不会以你财富的多少来衡量你,却会用你自身知识的出众与否来排比你。在他 们的眼中,人是有高低之分的。他们自然是站在最高的顶上,你要想和他们并列,你也就需要有和他们相当地能力。
成为朋友之后的事情就多了。因为是朋友,他们便经常带着李晟和诸葛亮四处去转悠,有时去县城,有时去襄阳,有时去山上,有时到溪边。虽然是同窗,但他们几个地年龄都比李晟和诸葛亮要大上那么许多。他们都早已行过冠礼,领了字算是成年人了,因此他们有时也会提出要带两个小的去一些特别的地方,诸如酒楼、妓馆之类的。但总是被李晟和诸葛亮敬谢不敏的拒绝了 。
“为什么不去呢?虽然你们还差个两三年,但总也差得不多,有那么几分大人的模样了,只要你们不说谁会把你们当小孩呢?走吧!也好让你们晓得传说中的风liu究竟是怎么回事。”又一次 的,孟建提起了这个建议:“听说襄阳城里开了一个很不错的新酒楼叫什么泗水居的,里头的饭菜酒水都是很不错的喔。而且啊,大堤上的红花楼来了几位新姑娘,各个都有自己的风韵呢! ”毕竟是年轻人,即使骄傲如孟建者提起这个也不由得眉飞色舞起来。
“那真要去看看了。”除了文质彬彬的崔浩不置可否外,徐庶和石韬俱是一脸赞同的连连点头,他们同时关照自己的好友:“走吧,一起去吧!”
“还是算了。”李晟和诸葛亮同时摇了摇头,脸上同时出现了红晕。
“这么害臊啊。若不是找知道你是男的,我都会怀疑你的性别呢?”三个青年似乎以欺负小弟为乐,纷纷对着李晟和诸葛亮打趣起来。在他们看来像李晟和诸葛亮这样的半大孩子应该对这样 有趣的事情更感兴趣才是,怎么会一个劲儿的拒绝呢?“你们究竟为什么不去?”他们发问道。
“这个嘛!我是要守孝啊。虽然你们的提议我很感兴趣,但过逝的义父对我很好,我不愿意在自己的行为上都玷污他的举动。”李晟严肃的说道。他说得很庄重,任谁都看得出来,他是认真的。
“抱歉,没想到你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四个青年闻言一愣,脸上一下子肃穆不少。这个原因实在太大了,闹得几个年轻人都没有去玩闹的意思,也忘了再次追问诸葛亮那个“为什么”的问题。
当下他们都不打算去逛,只是一起去原来的那家饭馆里用过午餐,然后重新山上 去学习了。虽然几个人的家境都不错,家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藏书,但无论如何那些书都够不上一个全字。
所以,他们还是喜欢在水镜庄上看书。不单单这里的环境清幽,更是因为这儿的书多 。他们的老师司马徽可是一个爱书之人,平时别人送给他的金银之物,他全都用来买书了。这么几十年下来,他手头的上的不怕有几万套,而且门类极多。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经史子集,几乎都可以在他这儿找到相关的东西。这对处于求学之中的学子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天大的福音。
“这儿可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啊。环境好,氛围也好。”李晟微笑着抽出一卷六韬看了起来。在心里上,他还是比较习惯于阅读这些比较实用的“兵书战策”。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