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五章 翻脸比翻书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东宫歌舞团的首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太子殿下的一番话也随之传遍天下,赢得了众多寒门学子的赞誉之声,太子殿下仁厚之名随之越传越广。

    每个时代都有一个精英阶层,大明的精英阶层就是这些读书人。如果把农工商比作人的四肢和身体,那么士就是人的头脑。控制了头脑也就控制了整个身体,和庞大的读书人群体比起来,那些高官们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表,当他们走上仕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脱离了曾经身处的读书人的群体。

    官员们并不会为广大读书人想办法找出路,即便是他们自己没走上仕途时,也曾经似乎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希望自己能够改变现状。但当他们金榜题名身披官服的时候,随着地位的改变,立场也就随之改变,变成了维护既得利益的一撮人中的一员。

    如今朱厚照借一场演出发表了自己的政治主张,瞄准的是读书人这个庞大的群体,而且一击中的。尽管不会立即见效,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至少朱厚照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希望,一个新的活法,这怎能不让天下读书人激动和感激。

    演出之后,东宫迅速成立了一个类似于现代演出公司的机构,对外的名称是“大明东宫文化艺术中心”。主要负责和一些地方戏班子签署授权协议,负责培训这些戏班子的演职人员。当然这样做效率不高,所以在东宫歌舞团的基础上,有重新组建了四个演出团体。分别被朱厚照命名为“春兰社”、“秋菊社”、“夏荷社”、“冬梅社”。开始在京畿范围内,搭建戏园演出《梅花三弄》这部大戏。

    与此同时,文化艺术中心下设东西两大编辑部,其中之东编按照小说、诗歌、剧本等分类,分别对外收取那些落榜才子们的书稿进行改编。西编则是主要为创办大明日报做准备。唐伯虎前期吞并的那些印刷书籍的商铺,这下子派上用场了。

    随着文化艺术中心的业务开展,大明京畿附近的文化演出活动蓬勃发展起来,随着民间艺人的加入,四社的表演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闲暇试看看演出听听歌剧,成了大明京师的新风尚。很多寒门学子,也因此靠自己的一支笔,解决了温饱问题,也闯出了名气。他们对朱厚照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爱戴的太子殿下却因此受到了高官们的质疑。

    奉天殿内,百官云集。内阁三大首辅以及各部主官全都站在朝堂之上,所讨论的就是关于太子殿下给读书人找出路的问题。

    谢迁:“陛下,那日太子殿下所云读书人可凭自己一支笔养活自己,臣不敢苟同。臣见太子殿下所创艺术中心无非就是从事演出或是出版话本这一类的,虽说给读书人报酬解决了读书人的生计问题。但是读书人读圣贤之书,明治国安邦之理,岂能为名利所累为那些伶人所左右。臣耽心长此以往这天下就没人读圣贤书参加科考了。若是那样,朝廷如何取仕,还有代天牧民的人才吗?臣建议立即取缔文化艺术中心,取缔四社,还天下读书人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

    刘健:“陛下,谢大人所言极是,臣附议。”

    弘治帝:“李卿以为如何?”

    李东阳:“陛下,臣暂时没有看出殿下所办文化艺术中心有何不妥之处。我朝每次科举取仕毕竟名额有限,如今在太学中等待朝廷举官的学子也是不少。正如点下所言,如果读书人能自食其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刘健:“首辅这是避重就轻,读书人岂能沾染名利二字,这有辱圣贤之道。再说朝廷对读书人也很优渥,就是为了能让他们静心读书的。如今殿下以名利诱之,读书人心思已乱,这是动摇国本必须制止。”

    李东阳:“希贤所言过于危言耸听,那天殿下的意思已经阐述的很清楚了。圣人亦云:有教无类。点下只不过是改变了一下教化万民的方式而已,是对是错现在就下定论为时尚早。”

    谢迁:“若按首辅之意就任其发展下去,若是不成该如何收拾?首辅可敢担责?”

    李东阳:“这个,本官还不敢。”

    谢迁:“首辅身居要职才智双绝都不敢为此担责,那天下读书人若被太子所误,就有可能一生庸碌,如此一来有多少才华横溢之辈会被埋没在乡野之中,国朝将会失去多少肱骨之臣,我等不能做这个罪人。陛下,臣请陛下下旨令太子取缔文化艺术中心,取缔各种演出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