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自从来到大明朝之后,郑光就一直呆在城市里,准备科举考试,仅有的一次游学经历也是走官道,还是和老师一起去的,走的自然是繁华大道,从未走过小道和山路,从未真正的接触过大明,这个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大明朝。
南京城里的繁华与真实之界限,让郑光看到了这个世界的一隅,然而管中窥豹不得全貌,郑光始终觉得自己没有看遍这个天下,就没有做任何事情的资格,做官,为天子牧民,绝对不仅仅只是七个字那么简单,你要做实事,要做实业。
所以当郑光看到了繁花似锦的苏州城外,那仅仅相隔十里路不到的小村落之时,对于大明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大明,大明,是一个国家,郑光知道这个国,却不知道组成这个国的无数个家究竟是什么模样,而现在,郑光知道大明朝为数最多的“家”是什么模样了。
低矮破败的泥草屋,甚少见到的木质结构房屋,城市里那美轮美奂的建筑艺术只属于文人士大夫和富豪,绝对不属于这些百姓,他们千年如一日的居住在低矮破败的房屋中,这是他们的建筑艺术,和那高雅别致的建筑艺术,似乎是处于两个时空里,彼此不可接触。
向青的家在整个村落里已经算是比较好的,有木头屋子,而不是以泥草构筑的房屋,多少能看出几分房屋的模样,这大概也就是这个小村落里可以出一个读书人的经济基础,即使他们自己也过得紧巴巴,还是咬着牙供养一个读书人,盼望着奇迹的诞生,哪怕是坚持不下去出去借贷,也要保证读书人可以继续读书……
一边走,向青一边开始讲述属于自己的过去的故事。
“我家里并不富裕,还有一个幼妹,父母拉扯我们两个孩子实属不易,五岁那年,村里来了一个读书人,大概是出门游玩和同行人失散,误入密林,好不容易走出来,来到了我们村落,当时他只有半条命了,父母救了他,给他饭吃,他为了报恩,就教导我读书,大约半个月,父亲帮他去苏州城里联络到了同行人,来到我们村落把他带走了。
他临走前,把随身携带的十几本书赠送给了我,还对我父母说,我是个读书的料子,如果能培养,就尽量培养,未来,能考取举人也说不定,父母自此下定决心,无论多困难,都要供养我读书,我们这种穷苦的小村落,基本上风调雨顺才能勉强吃饱,一旦有个小小的水捞旱灾都会让大家伙儿饿肚子,一年到头,能活着就是胜利,哪里有那么多钱供我读书?
但父母还是咬着牙坚持,和村里的大家伙儿合力凑出一笔钱,卖掉了五亩土地,送我去私塾读书,为了保证我能吃饱,甚至可以吃到肉,我……我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到的……每旬例假回家探亲,父母总是能端出一盘肉给我吃……可也仅仅是我一人……
幼妹馋的流口水,父母也不许她吃,只让我一人吃,让我吃饱了养足精神去读书,将来考取功名,大家才能过上好日子,不被欺负,能吃饱,他们全部的希望都在我身上,所以现在无论多苦,想到将来我能考取功名,给他们带来好日子,他们心里就甜滋滋的,不用吃饱也没关系。
求学耗费巨大,家里除了祖上留下的几十亩土地什么也没有,卖土地能解一时之危,可是把土地卖了,钱也花完了,大家吃什么,喝什么,如何活下去?土地不能再买,否则大家真的会吃不上饭,等不到我考取进士,就要饿死了,可是不卖土地……哪里有钱?徐家人就出现了,借了我家里十两银子,让我好歹撑到考完乡试之后,以我家十亩土地为抵押。
我本以为凭我多年苦学,加上连过三试之顺,定可考取举人,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可我万万没想到,我竟被老天戏耍……那些恶奴知道我被分入臭号,立刻就强迫我把家里仅剩的三十亩土地全部拿出来赔偿,我何尝不知这是恶意勒索……可……可……”
说到此,向青再也说不出话来,只剩下抽泣之声,郑光停下脚步,心情沉重的望着这一片破败的村落,步履蹒跚的村民,也是一句话都说不出……
走到向青家门口时,郑光瞧见一个小小的身影蹲在地上洗衣裳,动作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