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三,嬴冲终于踏上了回返冀州的归途。
冒顿麾下的数十万匈奴大军,用了三日时间退出千里。然后嬴冲等人,在十三日的清晨动身,一路南下。
原本以嬴冲之意,是想在临走之前,将那三座小城毁掉的。不过匈奴人割让朔方郡的条件之一,就是将这三座小城,完整的转交。
这使嬴冲略觉遗憾,倒非是因被匈奴人占了便宜。而是心知那位冒顿单于,已察觉到了他们匈奴人的弱点。
草原部族说是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可这北方高原中,水草丰盛,适合过冬的所在,总共也就只那么十几处而已。
只要占住了这几处要地,一样能锁住匈奴人的咽喉。在某些时候,更可致命。
故而那位单于,才会对这三座城看重非常。
南下之时,全军行军之极快,仅仅一日,就已行军四百里之遥。这一是因地势,由高至低,近三千丈的海拔,来时要比去时轻快;二则是他们在草原中,已熟悉了路途;而最后也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冀州诸军,都已归心似箭。无论最底层的士卒,还是上面的将校,都不愿在这草原中,多停留片刻。
嬴冲却依旧是不敢大意,行军之时,哨骑都远至百里之外。安营之刻,也都是深沟高墙。
虽说此时合约已定,朔方城也已交付,匈奴人并无翻脸的理由。可凡事就怕万一,万一有什么变故,匈奴准备反悔怎办?
使嬴冲欣慰的是,他确实在自己的部属中,提拔了许多出色的将校。这些人,也都未因之前的和议,而有任何的大意轻心。执行他军令时,依旧是一丝不苟。
也就在十三日的夜间,嬴冲接到朝廷正式的嘉奖诏书。由枢密院拟定,天圣帝签,诏书中称赞了嬴宣娘与李靖,以及所有冀州军上下。
不过重点还是嬴冲,对他临机决断,克平匈奴之功,大肆赞赏,
“受封武安郡王么?”
嬴冲一声轻笑,目中现着若有所思之色。
此时送至到他手中的,是朝廷的嘉奖诏书,而非封赏。嬴冲自然没可能从这诏书中,知道自己受封郡王之事。
真正的消息来源是玄雀,两日之前,玄雀就已将此事详细,传递到了他的耳中。
据说当日政事堂与礼部诸人,为他的封号,争执了足足半日。其中有安北郡王,武阳郡王,平虏郡王等等——
最终却是由左尚书仆射裴宏志一言定音,拟了武安郡王的封号。
而就是这个王号,令嬴冲感觉受宠若惊。
何谓武安?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自西周以来,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武安”。
就比如他们大秦,已经在三千年前逝去的战神武安君白起;还有赵国的名将李牧,也同样号为武安!再还有昔日的合纵之祖,身配六国相印的苏秦,亦是武安君。
而如今楚国的名将项燕,封号也与他一样,是武安郡王。
嬴冲不知裴宏志为他定下这一王号,到底是何用意,却本能的感觉到了一股恶意袭来。总之与那老东西有关的,就准没好事。
其次让他意外的,是嘉奖诏书中,对于冀州军的安排。
那诏书里的内容,确实是大肆称赞了他们冀州军上下人等不错,可其本质,却是枢密院准备肢解他麾下大军的前奏。
与匈奴和议已定,冀州之乱也大致平息,朝廷不可能在冀宛,继续维持这么一支规模庞大的军团。
故而那诏书的后面,也对这六十万大军的去向,做了大致的安排。
其中李广升神武右军左师镇守使,领麾下一万禁军回调京城;李靖出任破虏军节度使,领破虏军六万四千人,加上云中冀门马邑三郡府兵及团结兵四万,重整云中防线。
然后由嬴冲负责整顿冀宛二州府军,尽量在半个月内,从所有暂编师中选拔精锐与将校,填充二州府兵的缺额。再从二州府军中遴选出五个府军师,调拨左屯卫大将军麾下,以支援宁州战事。
而其余的义军与暂编师等,则在朝廷酬以重金之后,全数解散。
——这些都并不出他的意料,此时朝野内外,并无任何一人有资格来办这件事。除他嬴冲之外,无人能够使冀州军众膺服。
真正使他惊奇的是,那诏书中另还为武阳郡,定下多达四个师的团结兵名额,驻地解县。
这岂非要为他的安国府,再添四师精锐?
需知这团结兵,虽是由朝廷供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