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章 英雄当娶五姓女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了两大不同阶级的身份代称。

    郑子竹可是地主阶级,包括皇室、贵族富豪、士人等,他们以追求异味奇珍为乐事,崇尚口腹之欲,山珍海味,无不厌饱;甚者奇嗜恶癖,令人作呕。当然,也有少数地主阶级有知之士居安思危,提倡节俭,而能轻财贵义、乐善好施。

    饮食奢靡,是唐时期地主阶级的普遍现象。《汉书?食货志》载:“成帝时,天下亡兵革之事,号为安乐,然俗奢移,不以蓄聚为意。”

    当时奢移已成为时俗,唐朝时期因为食鹿之风盛行,故有献鹿之风。因而大量的捕宰各种鹿种,郑子竹主食就常有鹿肉滋补,古代饮食史上的辉煌时期,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教训。滥捕野生动物,就是深刻的教训之一。

    唐朝时期,农民、奴隶、手工业者、城市平民等普通劳动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尽管他们劳累终日,“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

    在普通劳动者的日常生活中,肉食是相当难得之物。郭原平以家贫“唯食盐饭而已,或家中无食,则虚中竟日,”整天都饿着肚皮。

    郑子竹知道李老板吃饭的时候,御厨进撰,凡器用有少府监进者,用九灯食,以牙盘九枚装食味于其间,置上前,亦谓之看食。所谓灯,就是把水果摆放在盘里,九灯食,就是把各种水果按一定的造形,摆放在华贵的牙盘之中,装满九盘。

    这种灯食既可食用,又可观赏,以观赏为主,所以称之为“看食”。作为主食的各种饼类食品,也要制作成五颜六色,摆成美丽的图形,谓之“灯短”。

    其实郑子竹吃了一顿御膳,觉得还没有荥阳郑氏做的家宴来得好吃啊,果真李老板现在是没啥闲钱来浪费了,难怪吃的跟个小地主一样。

    郑子竹吃过很多好东西的,比如红虫脯,是用一尺长的红肉丝加工成的佳肴,丝丝红肉,如一条条刚健有力的虫龙,给人以传神的动感,故称红虫脯。在唐朝民间,菜肴的色、香、味、形、器也得到高度完美的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

    水果也有很多啊,郑子竹吃的构椽子是唐朝的岭南地区出产的一种水果,“形如瓜皮,似橙而金色”,有一股诱人的清香味。但是味道很酸,不好食用。然而,经过民间女子的巧妙加工之后,拘椽子马上身价倍增,立刻变为京城豪贵宴席上的名食。

    原来,“南中女工,竞敢其肉,雕镂花鸟,浸之蜂蜜,点以胭脂”,用蜂蜜降低了水果的酸味,用刻刀美化了水果的外形,使其成为色彩绚丽、酸甜可口、香气袭人的美食,因此成为京城豪贵的珍品。

    蜂蜜不是贵,而是贵到上天了去,郑子竹吃得起,绝对是有钱人啊。

    南中女工这种变废为宝,提高菜肴艺术价值的作法,无疑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据《南楚新闻》记载,南方的百越地区,有两种用青蛙做成的菜肴,构思绝妙,其自然天成的艺术造型,不留丝毫人工雕镂的痕迹,令人叹为观止。

    “百越人好食虾蟆,凡有宴会,斯为上味,先于釜中置水,次下小芋烹之,候汤沸如鱼眼,即下其蛙,乃一一捧芋而熟,如此呼为抱芋羹。又或先于汤内安笋苛,后投蛙,乃进于宴上,皆执笋苛,瞪目张口而座,客有戏之日卖灯心者。”

    唐朝是一个透明度较高的社会,人们的思想开放,衣着开放,生活开放,所以,唐人的饮食制作,也极力追求一种冰清玉洁的透明效果。唐人的饮食质量高低、烹调技术的好坏,其光洁透明的程度乃是一个重要标准。

    故唐人的高级撰食,习惯称为“撰玉”,肉白如雪的生鱼片,习惯称为“玉鱿”,档次较高的美酒,习惯称为“玉液”。

    郑子竹还喜欢把美味可口的肉食和香甜爽口的水果、青翠欲滴的菜叶夹杂在一起,以此来提高饭菜的口感和观赏性。

    荥阳郑氏那些个厨娘烹调菜肴的方法极多,炯、煮、烧、烤、烙,烫、炸、蒸、脯、腌,这些方法在秦汉时期已差不多全部出现,而这些烹调方法的技术改进、内在质量提高,则是在隋唐时期完成的。以最常见的脍为例,也许更能说明从秦汉至隋唐烹调技艺的不断深进。

    脍是细切的鱼、肉,《释名》“细切肉令散,分其赤白异切之,已乃会合和之也。”就是把肉切开,让肉分散,把瘦肉和肥肉分开,按不同方法加工,然后把切好的肉放在一起。春秋时期,孔子《论语?乡党》已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主张。

    到了唐朝,唐人已把脍的技术发展到人工操作的极限。

    “善研脍,毅薄丝缕,轻可吹起。”

    把肉切得象丝绸一样薄,象丝线一样细,出一口气,能把肉丝吹起来,郑子竹觉得味道特别好,即使现代的特一级厨师,恐怕也难有如此之高的技术。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