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礼部尚书魏杞竟然也上了奏呈同时弹劾这三人。
这两人和李凤梧关系较好,在朝野意料之中。
比如之后的谏议大夫赵云兆、国子司业赵云宸,谏议大夫何祥秋……
当然,还少不了一人。
御史大夫赵作仁。
也不知道为何,赵作仁似乎和赵珲很不对付,他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殿前副都指挥使赵珲。
随着这些弹劾的折子进入垂拱殿,临安倏然热闹了起来。
恭王府上,赵惇和柳子承一番和议。
都觉得李凤梧的弹劾虽然没有道理,但不得不说,确实是一个好机会!
大家的目光都盯在弹劾龙大渊、曾觌和赵珲身上,如此才能立于自己这边办事,柳子承甚至隐隐觉得,这会不会是李凤梧故意在给自己和恭王创造机会。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于是乎,在恭王授意下,那些原本被太子排挤的恭王势力,在临安有地位有身份的朝臣们,纷纷上奏弹劾龙大渊、曾觌、赵珲。
当然,赵荆也得弹劾。
青云街上的参知政事张杓府上,发现这种情况后的张杓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总感觉李凤梧有点没事找事的意思。
不过这对太子而言确实是好事。
大家的目光都盯在弹劾官家亲信上面,对东宫有人病重一事上失去了不少的关注,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等太子痊愈,一切都水落石出。
想明白这一点,张杓也炮制了一封奏呈附议李凤梧的弹劾。
张杓是太子首席谋臣,这是如今临安无人不知的事情,张杓一动,这一两年被太子拉拢的人当然也闻风而动。
一时间之间,满朝尽是弹劾龙大渊、曾觌和赵珲的折子。
到最后,席卷了东西府、六部、九寺三监,无论主战主和,许多一直保持中立从未参与争储的人,也开始上奏弹劾这三人。
从始至终,只有一个人保持着沉默。
大宋左相汤思退。
无论朝堂斗得多么厉害,汤思退始终不动声色。
绝不参与到这件事里去。
他能稳坐大宋左相之位,并非没有道理——参与进去,这件事不论输谁败,都是得罪人的事情。
而且得罪的人很可能是官家。
汤思退太明白自己在朝堂中的位置了——制衡主战派。
至于李凤梧这个官家重新的臣子,自己可以收拾他,但他主动和官家作对,那自己得看官家的意思——毕竟这一次,李凤梧确实是受害者。
临安风云起,地方也没闲着。
建康府、绍兴府、襄阳、静江府、江陵府……
各地的折子如雪片一般飞到了临安。
虽然这些地方官吏很多并没有站队参与争储,但此事涉及到士大夫的安全,这些当官的读书人感同身受,当热有必要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
我们读书人给你赵室卖命治理江山,那你得保护好我们的安全啊。
现在皇城根下发生刺杀士大夫的事情,你让我们这些远离京畿的文臣怎么办,不也要提心吊胆,没准什么时候就被刁民杀了。
官家你总得给个态度吧。
一时之间,大宋闹得鸡飞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