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宗绍圣元年(1o94年),一直以来都在专权的高升泰废段正明,自立为王。1o96年,高升泰病逝。由于云南诸部的反对,高升泰临终嘱咐其子高泰明还政段氏,于是高泰明拥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大理皇帝,但其後大理国柄掌握在高氏手中,世称高国主。
这便是后理国。
而家喻户晓的段誉便是段正淳之子。
段誉是在北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o7年),接替其父段正淳为大理国第16代国王,直至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禅位为僧,在位长达39年,是后理国诸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死后谥号宣仁皇帝。
段誉是个有所作为的君主,他明白与宋朝建立友好关系是立国之本。尽管宋朝与大理国的关系由于宋太祖的“不暇远略”的方针而有所疏离,然而大理国仍然一直向宋朝称臣。段誉特别重视加强与宋朝的联系,入贡大理马、麝香、牛黄、细毡等土特产,还派幻戏乐人到宋朝表演,深得宋徽宗的礼遇,册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等。
这就是两宋期间的大理。
所以大理段氏真是个悲催得不能再悲催的王室了。
从立国后不久,就被臣子保持把持朝政,国王大多成了傀儡。
所以李凤梧和韩侂胄等人才会看出,出使大理,只需要搞定一个人:相国,中国公高寿昌。
至于大理皇帝段正兴,高寿昌会去搞定。
而根据大理和宋的关系,之前李凤梧说的陈兵边境,不过是暗地里的事情,谈判陷入僵局后撂出来做做样子而已,让大理明白大宋想要得到更多滇马的决心。
至于真的出兵大理?
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说,到头来还真得靠使团的嘴皮子。
从这方面来说,这次出使大理,真是个苦差事。
大理产滇马的规模本来就不大,远不比燕云十六州的牧场,要想让大理进贡更多的滇马,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这些事情,李凤梧早就想透了。
是以在出使之前,就对官家说过,臣尽心为官家分忧,但是否成功,皆看天数。
把责任丢给老天爷。
免得出使归来,没达到皇帝陛下的意图,被降罪神马的,那就亏大了。
赵昚也明白个中曲折,当时表态也很含糊,只说了句卿且尽力。
一千两百多人的使团队伍,就这么浩浩荡荡的向着彩云之南出,沿途风景……倒真是美如画,可惜在李凤梧看来,也荒凉的很。
使团路线是从临安出,过徽州、蕲州、常德府、辰州、矩州,从乌蒙部进入大理境内会川府,再从会川府到大理。
要赶在春节之前抵达大理,选择的路径都是最短路径。
因此沿途所过不少地方,都是荒无人烟的偏僻之地,就算是大宋的基建设施官道修得再达,有些途经的地方,尤其是辰州到矩州再到乌蒙部的路径,几乎都是大山林立的蛮荒之地。
这已是不错的路径了。
若是从广西南路进入大理境内,十万大山足以将使团吞得渣都不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