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但众人也知晓了大体的战略计划:
第一,收拢均州、随州之兵。
第二,古驿镇以原有兵马镇守,以均州之兵,协同光化军其余驻军,前往黑龙集伏击金人。
第三,随州之兵进入光化军境内,会同京西南路仅有的两千轻骑,在黑龙集后侧一带吴家集驻守,见机行事,如果金人没有分兵,则火增援黑龙集,若金人分兵,则在吴家集一带阻击,等待黑龙集大捷之后,由古驿镇、黑龙集兵马增援,绞杀敌军。
古驿镇、黑龙集、吴家集兵马呈三角犄势,互为援兵。
这个战略方针大体中规中矩。
无论金人选择哪一个方案,都在己方意料之中,如此,便占了先机。
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更何况,这个战略只是初定,根据战场局势,亲至古驿镇的张和张明之还能随机应变,进可一试正面战,若是情况不妙,也可用轻骑拖住敌人骑军,步卒则能火撤回襄阳和随州,防御其后的攻城战。
这个计划可战可退,确实是个不错的战略计划。
且金人的两千骑军,如果走黑龙集,在群山之间无法挥起机动性,失去机动性的骑军,甚至可能不如步卒。
如果绕过黑龙集,走吴家集一带,则有随州兵马和襄阳的两千骑军对峙。
骑军两千对两千,胜负未知。
但己方却有古驿镇的兵马驰援,依然占了先机优势。
况且还有一点,张和张明之深信这一点也能让己方兵马战力提升:一旦战败,均州、随州和光化军境内都将被金人铁蹄践踏。
身后就是家乡父老,那里有自己的妻儿父母,士兵岂有不死战之理?
怎么看,此战胜算都在七成。
最重要的一点,是黑龙集一战要大捷,而且要快。
尽管己方兵力不占优,但在张明之和张看来,天时地利人和三点,足以抹掉这点劣势。
金人也就二万五千兵马。
己方经过这几日动员,征纳新兵,骑军虽然只有两千,但步卒却足足多了四千:仅是襄阳就征了两千新兵。
如此,在兵力上只比对方少了一两千。
在一场投入两万人的战役中,两千人虽然可以影响大局,但也可以无足挂齿,骑军一个冲撞来回,就能带走千人性命。
何况大宋雄师以逸待劳,又占据地理优势。
绝对有一战而胜的可能。
知晓了这个战略方针后,再没人有任何反对意见。
就连郭靖和李凤梧,也觉得有极大可能成功,从而扭转宋金大战的整个战场局势。
毕竟战场上,兵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任何结果都有可能。
金人悍兵,可这些年也没少败。
节度使张便在绍兴三十一年大败金人,仅这一点就让人信服他的战略眼光。
剩下来的事情便好办多了。
各部按照军令前往指定地点,襄阳一众官员,张明之和张自然不会错过这种大功,必然要亲至古驿镇指挥大军,而朱文修钟蘅等人,也想藉此增加资历,主动请战。
张明之自然应允。
可襄阳府也要人守卫,以防万一。
是以最终决议,襄阳知府狄少生,节度掌书记郭靖,节度判官周书留守襄阳。
一同留下的,还有两千新征兵马……张毕竟是有经验的武将,知晓这个时候让新兵上战场,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如留下驻守襄阳。
襄阳县衙的官员自然不会动,要留着管理襄阳治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