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3章急援居庸关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所的武器试验人员吧,毕竟只有他们熟悉新式武器的操作方式。”宋应星解释道。

    从他的话语中不难猜出,这种武器应该不是火炮,否则以教导师中,炮兵科毕业的专业炮手,即使不熟悉新式武器,最多也就打个两三发后,绝对能摸清新式武器的性能了,完全没必要调一群武器试验人员前往前线战场。

    在宋应星的指引下,戚红英总算见识到了这三件“大杀器”的真实样貌,听完武器试验人员给出的初期试验数据后,戚红英二话不说,调来一个排的士兵,直接将这三件武器抬走..........

    如果按照以往的路线,教导师想要增援居庸关,必须先乘坐轮船渡河,之后才能走官道前往居庸关,不说近八十里的路程耗时多久,就算是乘坐轮船渡河这上上下下耽搁的功夫,估计都得大半天时间。

    这样一来,最后抵达居庸关,即使关门没被攻破,但里面的守军也应该剩不了多少了。

    好在自从去年郭胜乘坐热气球首航,差点飞出边境线后,李鸿飞就重视起了高空地图的测绘。

    而作为马家庄与居庸关之间那片复杂的山林地形,也早已被地图测绘人员给摸透了。

    甚至为了军事需要,教导师还在马家庄与居庸关之间,修建了一条隐秘的便捷通道。

    如今这条隐秘通道刚好派上了用场,教导师的官兵们,使用自行车全速前进之下,八十里路程,差不多也就三个小时左右,便可抵达居庸关..........

    与此同时,居庸关外,炮声隆隆,杀声震天。

    俄满联军也是豁出去了,一上来就调集了几百门重炮,猛轰居庸关城门,同时又派出了两万刀斧手,分散在周围五公里长的战线上,利用云梯开始攀爬长城。

    五公里,是居庸关最大的攻防区域,再往外,便被崇山峻岭所阻隔,根本无法攀爬上去。

    可即使是这样,也令长城上的明军疲于应付,史德威为了守住居庸关,不得不调集重炮,压制俄满联军的炮兵部队。

    同时又派出近三千士兵,分散至五公里的防线,对俄满联军的刀斧手实施阻击。

    五公里战线,派遣三千名士兵,等于平均一名士兵,不仅要负责十六米的防守区域,还要面对六七名敌人,这场战斗,在兵力投入方面,俄满联军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碾压趋势。

    而且,俄满联军就像是赌桌上一名疯狂的赌徒,待明军的重炮被牵制在关口后,俄满联军再次加码,又派了一万火枪兵投入战场,对城墙上的守军进行火力压制,掩护刀斧手登城。

    史德威没办法,只得再次增调两千明军巩固战线,这已经属于明军能投入的极限兵力了。

    战斗时留一定预备队,以应对战场突发状况,这是国防军的惯用做法。

    可惜,这种想法是好的,但俄满联军显然是想一局定胜负,见明军加码,对方也毫不犹豫地,再次投进去一万人。

    此时这仅仅五公里战线上,俄满联军就足足投入了四万大军,而明军却只能依靠五千人死守。

    没办法,史德威算是看出了俄满联军的意图,如果再继续投入兵力,对方肯定也会毫不犹豫地成倍增兵,史德威的目的是拖延时间,固守待援,哪敢跟对方玩什么“一局定胜负”。

    明军如今唯一能利用的,就是武器优势,史德威手下士兵装备的,都是先进的后装独撅枪(大明一式后装步枪),射速与射程,都比俄满联军的前装燧发枪高出不少。

    加上弗朗机铳以及手榴弹的配合下,虽然伤亡颇大,但激烈的战斗,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中午,俄满联军却始终没能登上长城。

    中午时分,俄满联军开始撤退休整,史德威先是松了一口气,可随着伤亡数据统计出来后,却又忍不住再次担心起来。

    短短四个小时的战斗,明军伤亡高达1600多人,这还不算那些轻伤可继续战斗的人员在内。

    火器的杀伤力实在是太过惊人了,若是以往那些使用弓箭的清军,像这样高强度的战斗,明军即使有伤亡,但也绝对不会超过五百人。

    当然了,俄满联军同样也不好过,半天战斗打下来,仅仅留在长城脚下的尸体,就不下三千具。

    不过这点伤亡,完全在俄满联军可承受范围之内,老毛子打仗,本就喜欢依靠人数堆死敌人,何况这次阵亡的大多数士兵,都是满清的火器兵,老毛子仅仅损失了五百刀斧手罢了。

    至于清军........好歹曾经也拥有过百万大军,而且之前每次面对明军火器兵,损失最少都要上万,如今打了这么久,才损失两千多,已经可以称得上是获胜了。

    当初俄满联军决定强攻居庸关时,就做好了至少战死两万大军的准备,如今还远远没有达到最大承受限度,看来下午得继续增兵了。

    倒不是俄满联军有受虐倾向,嫌自家的伤亡不够大,而是在了解过明军实力后,他们经过反复推演,才得出的结论。

    还有一点就是,他们需要在一天之内拿下居庸关,如今伤亡只有这么一点,显然明军是在故意拖延时间,如果不加大攻击力度,这个最根本的战略任务,也将很难实现。

    “可恶!如果再给我一倍兵力,我们也不会如此被动!”居庸关城楼上,史德威看着关外黑压压的敌军,忍不住懊恼道。

    由于自己的决策失误,将主力安置在了张家口,这才导致现如今的被动局面,史德威对此更是深深自责。

    “张家口的援军到哪儿了?”自责过后,史德威终于关心起了正事。

    “启禀大人,不久前收到飞鸽传书,最后两个炮兵团已经出关,而刘肇基师长率领的三个前锋团,早已离开张家口超过五个小时,以他们的行军速度,现在应该在宣化附近了。”一名作战参谋汇报道。

    也不知道这俄满联军究竟是从哪里绕过来的,整整十万大军,还是装备了大量重炮的军队,就这样无声无息出现在居庸关前。

    国安局没有发现,进入蒙古境内作战的国防军没发现,甚至居庸关外的侦察兵也没发现对方。

    直到清晨时分,早起出操的居庸关守军,看见关外二十里处,出现黑压压一片人影,这才发现了俄满联军的踪迹。

    这也是为何明军至今一直处于被动的主要原因,发现敌军的时候,敌军已经近在咫尺,临时调兵遣将已经来不及了。

    好在明军有信鸽这种通信工具,加上国防军的军事素质确实非常高,这才令张家口的守军,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便能赶来增援。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