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了一跳,而年轻的工人早就注意到了谢廖沙的到来,隔着老远就像谢廖沙问好。
谢廖沙走上前去和两人握手,询问两人的姓名。年长的那位工人师傅叫做拉夫里年科,而年轻的那位叫做阔日杜布。两人都是负责汽车座椅安装的工人。
谢廖沙和两人谈话的间隙,已经有人上来接替他们的工作了。这让拉夫里年科终于可以安心的回答谢廖沙的问题了。谢廖沙在询问了他们一些工作上的情况之后就开始聊起了高尔基厂伏尔加汽车的历史。
“拉夫里年科同志,你是什么时候到高尔基厂工作的?”
“我吗?好像刚建厂的时候我就在这里了,刚开始这里一片荒凉,我们大冬天还要住在帐篷里。那时候的条件可真艰苦啊!”拉夫里年科认真的回忆道。
“还记得你们生产出第一代伏尔加时候的情景吗?”谢廖沙又问道
“当然记得,我们把汽车献给了斯大林同志,后来我们的汽车还在布鲁塞尔的世界博览会上得到了金奖,我们当时都高兴坏了……”拉夫里年科兴奋的说道。
“阔日杜布同志,你喜欢伏尔加汽车吗?”谢廖沙忽然向年轻的工人问道。
“喜欢,当然喜欢了,毕竟是我们自己亲手组装的吗!”
“那如果和德国大众的汽车比起来呢?”
“这个,伏尔加还是很不错的……”阔日杜布有些拘谨的说道。
“说实话!”谢廖沙微微一笑,鼓励阔日杜布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我还是更喜欢大众!”阔日杜布诚实的回答道。
谢廖沙和两位工人的对话在场的所有人都听见了,高尔基厂的领导们已经察觉出了谢廖沙对高尔基厂不满意的态度。不过到底那不满意,他们还是不太明白。
“知道为什么高尔基厂刚建厂的时候生产的第一批汽车就能获得国际工业博览会的金奖,而几十年之后,居然我们自己的工人都看不起我们的产品吗?”谢廖沙忽然对高尔基厂的管理者们问道。
“我们的工作没做好,乌里扬诺夫书记!”高尔基厂的负责人赶紧认错。
“这只是一方面我的同志,你要知道,在1935年,能生产汽车的国家才有多少,而现在又有多少国家可生产汽车呢?归根结底在于环境变了,可是我们却没有变。你知道这样继续下去的后果吗?我们的伏尔加早晚有一天会彻底的退出市场。高尔基厂的同志们,不要以为你们靠着合资车活的还不错就可以不思进取了。我告许你们现在那些发不出工资的电冰箱厂,洗衣机厂,电视机厂都是这么想的。他们以为只要东西生产出来,质量没有问题就万事大吉了,正是这种思想让他们失去了饭碗,如果你们生产的产品连自己的工人都不喜欢那你们就是在浪费资源,制造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