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字季高,号朴存,湖南湘阴人。咸丰九年腊月,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向咸丰皇帝写了一道奏疏,其中说:“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潘祖荫是吴县才子,后来官至刑部尚书。他的两句话,让左宗棠的名字一夜传遍全国。此时,左宗棠正做新任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僚。潘将一个无官无职的幕僚的作用看得这么重要,这么高,身系国家安危。以上文字节选自新浪网站。)
左宗棠进得曾国藩的行辕,对于左宗棠这位曾国藩的同乡,湘军上下都是极敬重的。门卫通报后,左宗棠很顺利的就来到曾国藩的书房内。对于左宗棠这个时候来访,曾国藩还是极为高兴的。左宗棠的才气是湖南皆知的,潘祖荫曾上书咸丰道:“中国不可以没有湖南,湖南不可以没有左宗棠。”当时的左宗棠不过是一介幕僚,就已经被如此推崇,此人才具可见一般。曾国藩见到左宗棠进来,变立刻起身相迎,左宗棠按规矩要给曾国藩行礼,却被曾国藩一把拦住道:“季高,你我之间就不必来这些俗礼了。”曾国藩坚持之下,左宗棠也只好作罢。“大人面露忧色,不知所为何事?”左宗棠见曾国藩脸色不佳,变开口问道:
“季高,你来的正好,你是湖南的智囊,这事你帮着分析分析。”说着曾国藩把前线的报告给左宗棠看。左宗棠看罢,抬头问曾国藩:“大人,您是怎么想的?”
曾国藩苦笑道:“季高,以你的性子,怎么也这般不爽快?你还不知道我担心什么?国之将乱,必有奸党乱朝纲啊。”
其实曾国藩冤枉左宗棠了,左宗棠知道曾国藩所忧虑的事情和杨一有关,但没有想到曾国藩把问题摆在这样的一个高度来看。
“大人,和出此言?这杨一出道以来,一直为国尽忠出力,以在下看来,如今多事之求秋,内忧外患,以杨一之行事风格,断不会行谋逆之举。”左宗棠把自己的看法提了出来。
曾国藩正为这事担忧呢,听左宗棠这么一说,心中一宽,连忙问道:“季高,你说说看,这杨一如何不会反?”
“大人,杨一自上海平乱以来,在其治下推行革新,农以轻徭役,权减租息,使江南数省得意休养生息,工以西洋人为榜样,积极引进机器生产,极大的带动了地方经济的恢复。江南发贼横行之时,此君血战泰州,收复扬州,奇袭芜湖,转战大别山。皖北三战,收李秀成、陈玉成,使长江以北再无发贼之患。而后平南京,北上剿捻。洋人来犯,满朝文武慌乱之际,以天津灭尽洋夷,这是何等大快人心的事迹。杨一所为,哪一件,哪一桩不是为我华夏长脸之事,可朝廷里的爷们倒好,鼓动皇上逃离京城,这不是在逼杨一反嘛?我看啊,这样的反贼,我华夏多出几个才好。”
左宗棠这一番话如暮鼓晨钟,撞击在曾国藩的心头,曾国藩暗自思衬,难道我是错了?如果杨一真的反了,我应该如何?曾国藩不停的问自己。当今皇帝昏庸,朝政腐败,这是曾国藩亲眼看见的,可一向以王道正统护卫自居的曾国藩,骨子里根本没办法接受杨一造反这一结果,心里虽然有些矛盾,但还是很坚定的否决了自己的动摇。但左宗棠这番话还是让曾国藩安心不少,至少他可以看见,杨一眼下是绝对不会造反的,这一点他绝对相信左宗棠的判断。心里的事情有了着落,曾国藩的脸色也好看一些。
“季高,这话你在我这说说也就罢了,我也知道你是在为杨一抱不平。”说着曾国藩笑了起来,继续说道:“我看这杨一要知道你这样评价他,还不知道怎么高兴呢,一定会引你为知己。”
左宗棠叹道:“想我左宗棠一生眼高,但这杨一的确是个难得的英雄人物,如此人物出现在我华夏,实在是国家之幸。这次我来拜访大人,其实是顺路,主要目的还是去上海。”
左宗棠这么一说,曾国藩倒来了兴趣,赶紧问道:“季高去上海何事?”
左宗棠道:“听说杨一在江南兴西洋工业,我一直想去见识见识,只是以前局势动荡,之直到最近局势相对稳定,发贼也只剩个石达开,我这才生了这念头,如果这西洋人的玩意好,我会建议在湖南也推行这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