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这艘在1935年就开工的“黎塞留”号,因为法国相对薄弱的造船工业使其建造速度无法与英美相比,到1940年6月也只完成了95%的建造进度,舰上的主要设备虽然安装完毕,却都未经过调试,没有形成战斗力。
不过,在法国投降之际,“黎塞留”号于6月15日离开布雷斯特,6月18日抵达法属西非洲的塞内加尔。
与此同时,法国其他的主力战舰也是纷纷离开法国本土港口,少数小型舰艇在法国海军中将米塞利埃的带领下,偷偷前往英国汇合戴高乐,但更多的战舰却在海军上将达尔朗的授意下,跟随贝朗特总督驶往了北非法属殖民地的港口中,保持观望状态。
“咚咚咚!”丘吉尔的办公室外,响起了一阵有规律的敲门声。
“进!”正在批阅文件的丘吉尔,头也不抬的喊了一句。
毕竟,《弩炮行动》已经确认执行,有太多的相关事宜,等着丘吉尔去处理。
人员调度,情报保密,物资分配,兵力部署,经费外拨.......
毕竟丘吉尔已经失败过太多次,他实在不想再面对任何一场新的失败。
在丘吉尔还没有当上首相的时候,他建议偷袭挪威,卡断德国从瑞典进口铁矿石的路线。
结果,英法联军动用超过两个师的兵力强势入侵,却被莱因哈特仅仅调去的一个师,带动挪威的军队,相当划算的把2个师的英军与1个团的法军给打投降了。
以多败于少,这本来就已经是亏本买卖了。而更为恶劣的事,英法两国不仅在军事上彻底失败,还在国际上留下了恶劣的影响,给了德国一个成为挪威救世主的机会。
就是因为这次惨重的失败,几乎对张伯伦的倒台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而丘吉尔也顺理成章的当上了大英帝国的新一任首相。
挪威一败,实际上张伯伦是当了丘吉尔的替罪羊,很冤枉的领下了这份失败的责任。
可后来的《发电机行动》,已经身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就再也难以推卸责任了。
20万精锐远征军的覆灭,可比当初挪威投降的英军数量,要高出十倍。
而在《发电机行动》中,皇家海军本土舰队的巨大损失,更是比挪威海战中高出了十倍、二十倍,甚至更多!
现在的丘吉尔,其实比当初张伯伦面对的失败,还更为恶劣。
他之所以还没向张伯伦那样倒台,原因也更为奇葩——因为没有人愿意顶上来接手目前的烂摊子,所以只能让丘吉尔继续干下去。
丘吉尔很清楚,对于当下的大英帝国来说,已经输不起了。而他自己,更输不起!
“首相,法国的戴高乐将军要求见你。”一名机要秘书推门而入。
“戴高乐?他是谁?”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的丘吉尔,唰的一声从文案上抬起头来:“我怎么没听说过?”
也不怪丘吉尔对戴高乐这个名字非常陌生,毕竟,这一世的戴高乐,此刻还不过是一个途有野心的小小少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