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ma”这个中文名字给念出来,索性改叫做司马先生。
反正欧洲人没几个听说过嘛,这个时代,欧洲看三国演义的估计总共也没几个吧?
果然,一旁的勃捞希契就一脸疑惑的问道:“我的元首,这个司马先生是什么人,他的心思又是什么意思?”
因为刚刚得到海军那边的胜利捷报,莱因哈特也心情大好的耐下心来为勃捞希契等人大概讲解了一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
“现在明白了吧,今天的苏联,就和当年那位司马先生一样,野心暴露无疑,谁都能轻易明白他们在想什么。”解释一番后,莱因哈特伸出右手,拍在勃捞希契肩膀上,微笑道:“他们已经连续侵犯我国的利益,开始为与我们的交战做准备了。”
“可元首.......”知晓不少内幕的罗斯忍不住提问道:“苏联人现在的所作所为,不是我们之前在条约中同意过的吗?”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框中,苏联确实提过他们对西方小国有领土要求,德国也同意不干涉了。怎么能说别人现在针对德国呢?
“那他们停止对我们的石油与粮食供应呢?”莱因哈特从勃捞希契的肩膀上收回手,插回在自己的腰上:“这就已经说明,他们不想再继续喂肥我们这个未来的敌人了。”
英国卡主了德国的西面进口,苏联断了德国的东面进口。
也就是说除了意大利那边的南面粮食进口,每月能保证一定数量的小麦进入德国。除此之外,德国的粮食供给,几乎就都得靠自己搞定了。
要不怎么说“要大炮不要黄油”?如果真的有能力同时保障军工和粮食生产齐头并进,谁不想有大炮也有黄油。
实际上,因为莱因哈特拥有先知优势,所以这一世的第三帝国在战争物资的储备方面享有天然的优势。为了避免民心低落,莱因哈特再三强调必须保证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可以说,在战争爆发前,德国在农业领域里为战争所作的准备是全欧洲彻底的。
莱因哈特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的封锁让农产品海外供应的德国苦不堪言的教训。一方面,将国内的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另一方面把对外贸易尽可能转向德国指望能与之保持接触的那些国家,比如意大利,甚至苏联。
而这样一来的好处就是,德国食物储存的数量有所增加,管理农业的机构也随之加强。这些措施的效果也很明显,让德国对外界供应的依赖从一战时的百分之二十五直接减少到百分之十五。到波兰战役开始前,德国在面包、土豆、食糖、乳品、肉类和一般蔬菜方面事实上已经自给自足,虽然在油脂和食油方面仍旧有所不足,蛋白质饲料中,也有大约百分之十必须进口。但比起历史上同一时期的德国,也要好上太多了。
直到今天为止,第三帝国的库存中还有足够全国食用两年多的粮食、糖,27万吨猪油、腌肥肉和黄油,以及大量的饲料用燕麦、玉米。除此之外,莱因哈特还为自己的帝国囤积了很多皮革、布匹和丝绸一类可以用来制作降落伞等战争物资的库存。
如果不是还有一场胜负难料的对英作战,以及苏联人越来越大的野心,莱因哈特其实也不必如此紧张的使用粮食配给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