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可以说,现在预备役无论是从装备还是忠心来说,都无可怀疑。
西南预备营不可信?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李元齐早料到了他这个想法,但是为了自己不出京,硬着头皮把这件事说得尽力可信。
“父皇,防人之心不可无。
“现在预备营那么多人,营长跟父皇那么多年,自然不会背叛父皇,但他底下的人呢,可就难说了。
“父皇,自古人心易变,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皇帝的面色很不好看:“所以按照你这么说,朕就这么看着他离开边境,又从安城离开?”
“父皇,可以再等一等,成婚,总要圆房的,以后也总会回京城。”
李元齐意有所指,皇帝却紧皱眉头。
那么好的机会,他不想放弃。
他看向其他几位大臣:
“你们各自都说说,可有什么看法?”
来的几人都不约而同的低下了头。
该说的都说完了,而且齐王就在,他们也不能当着齐王的面多话。
皇帝直接问林望甫:
“林爱卿你来说。”
林望甫站了出来,开口道:
“回皇上的话,微臣以为,齐王殿下说得对,不可轻举妄动,怕着了对方的道。
“但是,这件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大周太子去了安城,而且没有带多少人,绝对是我们的机会。
“至于对方有没有挖坑?有没有准备?我们无从得知,一切都只是我们的猜测。”
“按照微臣的想法,微臣倾向于抓住机会。不过去安城这个人选,可以另外择之,未必一定要齐王去。”
李元齐抬头,向林望甫看过来。
听前面一段话,他对林望甫的怀疑直线上升。
很像在为大周太子说话,就为了怂恿皇帝把他送出去。
但是林望甫后面说的这句话,又让他看不懂了。
后面这一番话,林望甫说可以挑别人。那态度,就像只是一门心思为了皇帝,为了大魏考虑,没有别的想法。
李元齐深吸了一口气,抛开这些猜测。
现在想这些都没有多大的意义,重点是眼下的事情要解决。
从这番话中,他也可以听出来,皇帝前面和大臣们的商量,是想要把他送出去的。
他看了一眼皇帝,咬了咬牙:皇帝真的是没有把他当儿子看待,一门心思的想要让他去送死。
父子情分处到这个份上,他敢肯定:若没有大周太子,双方绝对你死我活,鱼死网破。
就在他琢磨着,要不要站出来说几句的时候,林望甫继续开口道:
“若皇上相信微臣,微臣愿意去一趟安城。
“若大周太子没有准备,那微臣便带领周边城镇的官员,围安城,要了大周太子的命。
“但若大周太子有准备,想的就是请君入瓮,那么便由微臣身先士卒。”
皇帝向林望甫看过来,见林望甫一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模样,心中一阵感动。
林望甫这个人,他还是没有看错,忠心耿耿,一心为他。
他抬头看了看四周。
琢磨着:这个提议倒也不错,总之于他是没有损失的。若胜了最好,若败了他再想办法就是。
林望甫绝对可以信任。
底下,李元齐听着,却皱起了眉。
虽然林望甫的表现,迄今为止没有太大的漏洞。
但他对林望甫的怀疑,却一刻也没有停止。
在从前发生的各种事件里,都有林望甫的参与。
说他跟事情无关,实在也很难说得过去。
林望甫……
李元齐脑中回想着林望甫的种种。
林家有妻有儿,有家人有宗室。
他是不相信林望甫会主动送死的,起码不应该在这种情况下主动送死。
他更不觉得林望甫会为了什么所谓的恩情,直接送上自己的命。要不然当初也不会那么快背叛李元晋……
当李元齐这样想的时候,脑中有什么东西清晰起来。
林望甫若和大周太子没关系,那最好。
但若是有,这个结果,他承受不了。
若林望甫就是大周太子的人,那么他这一去,皇帝一定会给他调动周边官员的权利,和调动西南预备营的权利。
若林望甫就是大周太子的人,那整个西南都将落入大周太子的手里。
这对于整个大魏朝廷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到那时,他跟皇帝斗不斗,怎么斗,或者直接偃旗息鼓,都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意义。
这个险,他不能冒。
西南预备营,和整个安城周围的势力,都必须在自己手中。
当想到这一点,李元齐心中做了决定。
事已至此,再跟皇帝斗什么,已经没必要。
他要的,是破釜沉舟,一劳永逸。
到这个时候,他才明白一个道理:
他跟大周太子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正面对上。
若最终结果就是如此,那么他现在和皇帝的对线,没有任何意义。
皇帝:“也好,这件事,就交给林爱卿。”
林望甫:“是,皇上,微臣领旨。”
“等等。”
李元齐站出来,对皇帝拱手:
“父皇,请屏退左右,儿臣有话说。”
皇帝狐疑的看向他,看了好一会,才对着其他几人挥了挥手:
“你们出去,在殿外等候。”
“是。”
众位官员齐齐应声,退了出去。
大殿里,只剩下皇帝和李元齐二人。
李元齐直接开口:
“父皇,儿臣知道,父皇对儿臣有误解,但是儿臣想说,其他任何人都有可能背叛大魏,父皇和儿臣绝对不会。”
皇帝暼了他一眼,显然对他没有耐心:
“别说这些了,你想说什么,就直接说吧。”
李元齐心中一凉,直接对着皇帝跪下:
“求父皇给予帮助,这一次,儿臣定然消灭了大周太子。”
皇帝向他看过来,见他跪下,不由得直了直背:
“哦,你有什么办法?”
李元齐:“把西南预备役和安城周围的势力交给儿臣,儿臣,和大周太子不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