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走皇甫遇,义武节度使位置空缺,耶律德光听说后,立马就派人给石敬瑭带话:“请任命王威同志主持定州工作。”
这个王威是前定州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的幼子,在契丹生活了整整18年,自小耳濡目染,接受帝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已久,是个标准的“亲契丹分子”。定州义武军与燕云十六州相邻,耶律德光安排王威做定州节度使,实际是想找个傀儡,继续染指中原,控制整个河朔地区。
石敬瑭自是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婉言谢绝:“按照中原的制度,不能火线提拔,直接从科员变成厅级干部。按照程序,刺史升团练使,团练使升防御使,防御使才升节度使,需要一步一步来。要不先把安排王威同志在刺史位置上历练两年?”
耶律德光大怒:“啥中原的制度,啥不能火线提拔,你给老爹我普及一下常识,你从节度使到皇帝,跨越了哪几个步骤啊?”
石敬瑭赶紧派使者出访契丹,又是一番用钱砸,然后赔礼道歉,任了王处直哥哥的孙子,彰德节度使王廷胤为定州义武军当节度使,属于平调。看在金钱的份上,耶律德光的怒火才稍稍缓解。
这边刚安抚好契丹老爹,安重荣又开始给石敬瑭“惹事了”。有一年夏天,有个契丹使者经过成德,安重荣故意挑事羞辱他。契丹使者一贯高傲,自然是出言不逊。安重荣大怒,抓住使者,绑在马屁股后面,绕城转了一大圈。他又写信分别送给朝廷大臣和四方藩镇长官,洋洋洒洒数千字,概括起来一句话:契丹可以攻取,臣愿做先锋。
于是乎,朝廷上下掀起了一股反对契丹的舆论热潮。原本很多官员和百姓,都对石敬瑭割让土地的卖国行径就非常鄙视,只是大家都敢怒不敢言罢了。如今,安重荣闹这么一出,舆论瞬间全都倒向他。
安重荣同志的“上书”无疑给石敬瑭出了个大难题,他一是担心安重荣名为对抗契丹,实为造反,二是担心契丹老爹生气。石敬瑭不知该如何应对,左右为难。
这时候,石敬瑭起家时候的肱骨谋士桑维翰又感知到了领导有难。此时,桑维翰已经被贬为泰宁节度使,但颇为忠心的他担心石敬瑭脑子一热,上了安重荣的沉船。于是,老桑同志又是不眠不休,熬了一个通宵,给石敬瑭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也是洋洋洒洒数千字,列举了目前不能同契丹开战的七条理由。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目前契丹势大不可图,现在虽然屈辱,但是固本练兵,以待天时。信中还说,一旦安重荣起兵造反,功臣将相和藩镇节度使将会更加骄横,乘机要挟朝廷,到时候朝廷将会两面受气。
信里面的内容,可以说,相当务实。既有图表分析又有数据支撑;既有长远办法,又有近期政策,也是未来很长一个时间段内,中原政权鸽派应对契丹的战略方针。石敬瑭读了后,很是认可。为了照顾石敬瑭的面子,贴心的老桑同志还列举出唐太宗李世民,汉家和亲求发展的故事,宽慰石敬瑭要以此为榜样,忍辱负重。
看到桑维翰的字,石敬瑭一下子就安稳了,心里面还暖洋洋的:“知我者,老桑也。老桑还说唐高祖李渊,同样也是在太原起兵,借助蛮夷的力量先夺取天下,这跟朕是多么相似啊。朕和老桑就像是那俞伯牙和钟子期,因他懂朕,一生处处成就朕。人生得此一知己,足矣!”
石敬瑭明白,不能和契丹翻脸,就得和安重荣翻脸。如今,不把安从荣办了,自己屁股底下的位子就坐不稳。于是,他任命心腹元刘知远为北京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然后留“大眼睛萌娃”侄子石重贵为汴梁留守,坐镇后方。自己亲自带着妹夫杜重威移军河北邺都。
我们都知道,燕云十六洲被割让后,幽州已经属于契丹的地盘,魏博又连年动乱,现在的天下第一大藩镇,非河东莫属。此次石敬瑭的任命,也让刘知远即将在河东开启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
动身之前,石敬瑭又给安重荣下了一道诏书,他语重心长地劝说安重荣:“前朝很多和契丹和亲,都是为天下考虑。如今,朕是靠契丹创下基业的,你靠朕才有了富贵,朕不敢忘,你倒忘了。现在,朕是皇帝,又有契丹的帮忙,你以一个藩镇抗拒他们,大小不称,你说是不是自不量力?”
此时的安重荣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摸透了石敬瑭的窝囊劲儿,“不知羞耻,你自己没本事不敢对抗你的契丹老爹,还不让我反,我偏要反!”
其实,安重荣早就给自己准备好了后路。他在扛起反对契丹大旗、召集各部人马的同时,也派人和已经归属契丹的幽州节度使刘晞相勾结,希望到时候契丹保持中立。这才是“爱国青年”安重荣的真实面目,他并非真的要与契丹不共戴天,只是也想过把“皇帝瘾”。
刘晞将事情第一时间上报契丹,耶律德光乐了:“中原越是混乱,咱们越是可以浑水摸鱼。我虽然憎恨这个安什么荣,马什么梅的,但是看到他和我那孝顺儿子闹翻,我心里却是高兴得很啊!暂时不要对安重荣用兵,我们静观其变,等他俩打起来再说,最好能两败俱伤。”
当时安重荣的母亲还健在,她很担心儿子瞎搞会丢掉性命,再次劝他三思而后行。安重荣又玩起了当年的把戏:“照旧,动手前还是先卜上一卜吧。咱不用翻黄历,只管看天意就行。”
当时成德军府衙门外有一处高竿,高约数十尺,最高处镶着一条盘龙。安重荣指着龙口处说:“我如果能够射中竿上的龙口,则必得天下。”他本就是狙击手出身,一箭射去,果然从龙口中穿过。母亲看到儿子不听劝,只好叹息着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