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对汴梁大军犯境的大捷。
军事上的胜利也稳定了江淮地区的经济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内外相安无事,又有贤臣猛将辅佐,不是皇帝胜似皇帝,按说徐温的日子应该过得很是舒心,但是恰恰相反,徐温常常是夜不能寐。
问题出在两个儿子身上,养子徐知诰和徐知训关系不和谐,甚至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徐知诰是徐州人,原名李昇,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没错,就是那个南唐的开国皇帝,李昇还有个知名度高的儿子,读过高中的人应该都知道,南唐后主李煜,写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哪位。
李昇幼年丧父,流落江湖,被杨行密转战时候遇到。当时杨行密已经贵为淮南节度使,看到八岁的李昇虽然年幼,却是气度不凡,机灵睿智,杨密深爱之,就收取其为义子。
嫉妒是人的天性,小孩子也不例外。看到亲生父亲常常夸赞李昇聪明懂事,小杨渥心里很不开心,就多次再起母亲史氏面前哭诉,史氏头发长见识短,就给杨行密吹枕头风,说野孩子李昇的坏话。
杨行密知家里容不下李昇,无奈,就让李昇转拜徐温为义父。徐温大喜过望,天上掉下来个麒麟儿,就改其姓名为徐知诰,下大功夫培养。
徐知诰本来就聪明,喜书善射,文武双修,及长,稳重有谋。
徐温常常在左右面前夸奖徐知诰:“此儿为人中俊杰,将来前程必不可限量,比我那几个亲生儿子强太多了。”
徐温对徐知诰非常看重,等其长大之时,任知诰为楼船副使,使其掌管水军。须知水军是江淮吴国的军事命脉,徐知诰也不负众望,经营舟师,号令严明、进退有序,战斗力极强,在与湖南、江西、吴越的水战中发挥了制胜的作用。
徐知诰年少有为,却生性谨慎,对义父徐温也甚是恭敬,恪守子道,从来没有半点骄傲懒惰的神态和行为。徐温常以知诰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其他儿子:“汝等侍我,能比得上知诰吗?”自然对于知诰所奏请的事情,没有不允许的。
徐温坐稳吴相的位置后,以功劳升任徐知诰为昇州刺史。知诰也以昇州为根据地,选用廉吏,擢升猛将,文有推官洪州进士宋齐丘、判官王令谋,武有参军王翔、牙将马仁裕等,都是英年才俊,将昇州治理的井井有条,修筑府舍,振兴城市,宛然有盛世小国之象。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徐知诰的优秀表现令徐温很开心,但却惹恼了弟弟徐知训,当然这个弟弟不是亲生的。
徐知训是徐温的亲生儿子,在亲生儿子中排行老大,但因为前面有个优秀的干哥哥,只能被兄弟们叫为二哥。
二哥心里非常不爽,不爽的不仅仅是这个称呼,是在亲爹爹眼里或心里,也是排第二位的,自己可是亲生儿子啊,也舍命沙场、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却总是被干哥哥徐知诰强压一头。
既生瑜,何生亮?随着年龄的成长与地位的升高,徐知训越将干哥哥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妒火中烧,遂设计要干掉干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