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主官依然是政法一身,但是治下治理的也非常好,百姓稳定,粮食出产稳定,民生都很好,这也是刘明远不着急的原因。
首先想要建立一套他心目中理想的行政体制就需要很长的时间,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这些都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出现的,所以刘明远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先要将国家定位好,然后再慢慢治理起来,最后再完善,这才是最重要的。
随着刘明远在金陵称帝,建立大明朝,于是怀远军也正是改名为明军,同时刘明远的国旗也明确了,龙凤图案中间的地方是一个“明”字。
同时国徽也确定了,左下角是一条黑龙,右下角是一条金色的凤凰,然后像人的双手一样推举一个“明”字。
这些基本的东西全部确定了,于是一个国家的体制也就建立了,刘明远在忙碌完这些之后,立刻发布了北伐的诏令,准备动用五十万怀远军出击北伐,同时还有三十万民兵和后勤人员,大军一共八十万,对外号称百万大军北伐,准备完成统一大业。
等到一切都完成之后,已经是龙凤十一年元月低了,虽然刘明远发布了北伐的号令,但是还需要等上一个月,等到北方完全暖和了之后,才可以出兵,毕竟此时北方还是冰天雪地,不利于大军作战。
同时刘明远继续发布诏令,劝告北方百姓和士族、还有军队,大明朝的大门永远向他们打开,随时欢迎他们投奔过来,一同完成伟大的北伐大业,并且既往不咎,只看在北伐时的表现,明军到了之后,投奔过来的就有功,在日后北伐中随着明军打仗立功的还会得到封赏。
至于那些负隅顽抗的,则视为是蒙元的余孽,绝不留情,全部都要消灭,同时他们的妻儿家室也将沦为苦力,终生劳动,不再有任何自由。
刘明远诏令早在一年之前就已经发布了,此时再次发布,还是让天下一片震动,此时在北方大地,能够活下来的百姓和军队力量都是饱受战火的考验,元庭的统治早已经瓦解,此时都是地方武装在统领。
小到一个村落的营寨,大到控制一个州府的地主武装,这些人都是自立的,虽然很多人都是倒向扩廓帖木儿或者是李思齐,但是他们都是牢牢地控制着手下的城池和军队,所以这些人还是独立的。
刘明远就是为了瓦解这些人的心智,让他们完全倒向自己一面,这也是刘明远快速完成北伐大业的基础。
收复北方人心,封赏这些人,换取明军快速完成北伐,尤其是传统的河南、山西、陕西一带,这些地方汉人众多,汉人地主武装也是主力,所以刘明远的诏令在这里影响最大。
随着刘明远的诏令传遍北方,于是很多汉人地主武装都活跃了起来,他们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继续跟着蒙元的余孽下去,最后的结果就是覆灭,全家老小也将成为奴隶,终生不得自由。
此时这些人都清楚,明军势力大,战斗力强,北伐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此时就是蒙元的大都都被明军攻占了,蒙元早就气数已尽,根本就不值得继续为蒙元陪葬了。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刘明远承诺既往不咎,无论是任何人,无论是什么身份,是汉人也好,蒙古人也好,色目人也好,只要在明军到来之后投降了明军,之前的一切罪行全部都不予追究,并且按照带过来的军队、百姓、土地和粮食按功封赏,之前的一个切既往不咎。
这一条也深深地打动了北方的地主武装,他们之前跟随蒙元和义军战斗,也没少屠戮北方百姓,同时又知道刘明远是出了名的抗元死硬分子,还是对百姓爱护不已,这些人都担心明军来了之后不会放过他们。
但是此时有了刘明远的这道诏令,并且通过诋报传遍了天下,顿时让整个北方大地都震动了,各方势力纷纷活动起来。
尤其是一些文人出身的汉人地主,他们结寨自保,其实也是被逼无奈,他们其实还是非常向往太平盛世,诗词歌赋,文官礼乐这些事物的。
所以等看到了刘明远诏令之后,顿时欢喜不已,他们清楚这是一个机会,等到明军过来了,投降明军,不仅不追究之前跟随暴元的罪名,反倒是按照功劳大小封赏。
很多人都是知道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等到天下太平了,那时再想要入仕可就困难了,此时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于是这些人纷纷活动起来,开始收集百姓和军队,然后准备投降明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