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若是他吞食了什么天材地宝,那这天材地宝的来源,就十分耐人寻味……
殷明的视线望向远方,似乎在思量着什么。
~~~~~~~~~
时间荏苒,很快半个月就过去了。
在此期间,城中百姓都很忙碌。
年轻人和孩子都几人合看一本《孟子》,想跟随省府大人学习文道。
虽然没几个人懂得文道究竟是什么,但是那种威力吸引了每一个人。
最重要的是,去学习文道,需要的成本很低。
省府府丞放出话来,只要献上“束”作为见面礼,就可以随省府读书。
而所谓的束,仅仅是十条干肉。
与武者拜师,动辄金银玉器无数的门槛比起来,实在算不得什么。
封西城中,隐然间掀起了一股学文的风气。
最终,杨子铭等人选出了第一批门人,合计有三百人。
半月后,封西城,荒园。
这本是一座荒废的园子,最初的主人是一个行商。
后来行商被妖族杀害,这园子就充了公,算是省府所有。
殷明对这园子很满意,虽然建筑有些老旧,但是面积广阔,树木葱郁,是个讲学的好所在。
园子里,殷明亲自动手,栽下一棵桧树。
虽然尚待成长,却已颇见高耸挺拔。
其势喜人,便如即将立派的文道一般。
树前,是一座青石垒砌的石坛。
石坛四周栽种有四株杏树。
殷明思量许久,终于在坛前写下了“杏坛”二字。
殷明坐在杏坛之上,坛下有三百人齐齐排坐。
这三百人,是从封西选出的品性端正,才思聪敏之人。
三百人面前皆有矮案,正在粉笔疾书,抄写着什么。
这新来的三百人,多半都没有什么学文的底子。
殷明传下一篇千字文,着杨子铭去教习他们。
杨子铭学文日久,又在殷明身边学到不少,积淀已是日益深厚。
教习这些初入门的文人,不成问题。
殷明则重点关照了一下,早就来旁听自己讲学的二十多位文人。
这二十人都是真正的文人,在这种重武的世道中,还能专一钻研文学。
殷明案前摆放着写成的经书和正在写的手稿,这些都是未来文宗的立派宗藉。
殷明道:“诸位,我有一问,想听听诸位的见解。”
二十余人都静敛无声,等候殷明问话。
殷明问道:“自古以来,武盛文衰,何也?”
刘骥心直口快,便道:“夫子,那还不简单,因为文道深邃难懂,常人谁能领会。”
“武道却是暴发户的买卖,只要有钱、有武道天赋,谁都可以修炼。”
又有人起身道:“刘师兄这话说的不尽然。”
“实际上,武道修炼,比文道修炼更为艰难。”
“诚如夫子所言,学习文道,一书在手即可。”
“然而,若要修习武道,却非得有海量的财富和资源,而且对血脉和天赋有着严苛的要求。”
此人名黄亚夫,自幼好学,做事谨慎,颇有见地。
刘骥沉吟道:“这般说,便也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