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信用完全破产,全失人心,百姓和士绅全部都反对他——杨锐虽然不喜士绅,但所谓拉一派打一派,反清的时候拉着士绅打击满清,等反清完了,再拉着百姓打击士绅,等士绅打完位置空出,那革命者就上位成为上等人了,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打击百姓,什么不许罢工啊、什么交公粮啊,反正套路就是这个——跟不上复兴会步伐的人,杨锐是绝对不会停下来等他们的!
杨锐恶虐的想过革命的本质,很快就把它抛在一边,然后站到了墙边,撕掉一大块地方,只写到“国会”、“光绪”、“蓝白党”、“央和地方”、“对抗”,几个字写完他又在“光绪”和“国会”这两个词上圈了一圈,光绪并不是想开国会的,当时只是被形势所迫,现在他整肃各地督抚,妄想着把权力收归央。现在借着剿灭复兴会,军权已经全归陆军部了,各省只剩下些巡防队,各省的财政也在整肃,虽然载泽是后党,但是还是站在央立场,还有就是各地的县议会今年也要开了,这和省议会一样,是央对付架空地方督抚的办法。光绪在积极进攻,督抚在步步后退,怎么样才能助督抚一臂之力,让央和地方斗起来呢?
杨锐只在旁边写上了这个问题。政治形势决定动手时间,而除了政治形势外。另外还有一个便是准备时间。军务、政务、科技、商业也很重要,后面两者可以先缓一缓,但军务和政务却是不能拉下的。在杨锐的设计。关内各省加起来的正规军应该在十二万左右,再算上南非,总的加起来有十七万人;另外还有一支武力就是举事前农会突击训练的民兵,大概能募集十万人;最后就是俘虏招降反正了,新军读书人多,复兴会又优待俘虏,现在围着严州的新军战意都不强。一旦北京满清灭亡,那招降并不太难。
招降的军队从新编排,再配上政委即可。但是国内十二万军队,除去严州的三万人,其他万人都要军官、武器、弹药等物资。不同于山地军,按照复兴军的野战军编制。三人一组。三组一班,三班一排,三排一连,三连一营,三营一团,两团一旅,两旅一师,野战军每师一共一万两千百四十二人。排级以上军官为五百二十人,士官为一千两百五十人。另外还有山炮及迫击炮、机枪手等加起来需两百八十人。如此推算关内野战军八个师,需要军官四千一百十人,士官一万人,机炮手两千两百四十人。这其士官可以在根据地培养,但军官还有四百名山炮炮手只能在辽东培养。炮手杨锐不愁,但是军官,特别是师团级军官,每师有五十八人,八个师则是四百十四人,这些人不是那么容易培养的。
杨锐在军官这边重重的打了问号,现在参谋部已经制定了培训计划,但如果举事提前的话会不会影响军官的培养?再有就是武器了,万支步枪,现在严州缴获的步枪有两万盈余,另外七万支只能是等着兵工厂造了,再是山炮、迫击炮、机枪,每师装备十八门山炮,迫击炮八零口径十门,零的一百零门,另外还有二十挺马克沁机枪。
以军工厂不含折旧的价格,步枪为十四两、弹每千发为二十两、手榴弹每百个两、迫击炮八零为一百十两、零为一百一十两、炮弹八零每千发为七百三十两,零为四百二十两、马克沁机枪为三百三十两,机枪弹每万发为三百八十两,山炮为三千一百两、炮弹每百发为一千二百两。这样一个师装备下来,武器需要七十五万两,加上其他如电台、手枪、牲口、军装等,共需十万两,个师共计八百一十万两。这笔钱除了依靠盈利日益扩大的商业收益,另外一部分就是寄希望于橡胶股票了。
军务算完,接下来就是政务。满清每个县只有四名县官,而以杨锐初步的计划,每个县的县乡干部、税务警察、治安警察、法院等公务员为四百七十人,不算警察则需要两百八十人,其乡镇为一百五十人,县级为二十人。去掉普通的办事员,每个县最少需要专业培训的干部十人,在占领的初期,这十人将借助县农会以及原有的满清官吏管理县政。全国两百多个府、两百多个直隶州和散州、一千三百十个县,最少需要两万千名政务人员。现在四所法政学校在校生为五千五百人,已经毕业五千人,再加上根据地可以抽调不少政务人员,人数是够的,只是如果提前举事,那么政务人员可能会缺失四千五百人。
除了政务人员人数,为了能马上接手县政,对各州县的情况了解也极为重要。法政学校三年毕业,其有一年是去县衙实习,面对高等学堂的学生,再加上银两的攻势,很多知县都接受这样的新学实习生。可毕竟只是实习,县内的情况不是能完全了解的,这需要一批批实习生年年对各县的情况做跟踪记录和观察。按照之前的步骤是辛亥年举事,通过四年不断实习以了解各县的情况,如果计划提前,那么有些县的情况就未必能熟知了。
还有就是实行央革命的准备了。现在公历已经是09年2月了,要多少时间才能在京城那边布局?现在龚宝铨计划上给出的时间是两年,也就是说10年底11年初可动手,其最为繁琐的就是宛平县令的安排,即便是能用钱买到这个位,那也要花不少时间。
最后最为关键的就是派去京城的人选,可靠是第一位的,看来只能是从南非和辽东抽调骨干,以南非军为兵,辽东军为士,应该可以组建一支强于满清的军队;除了人员,战法也是重要的,连夜攻入京城,不顺利的话很有可能要进行惨烈的巷战,这些都要事先训练,还有巷战的武器:霰弹枪、手榴弹、刺刀白刃战,火箭筒是不是能装备进去?如果装备,京城里洋人不少,会不会被他们看见,从而造成泄密?
……
一晚上的苦思冥想,杨锐只把两面墙都写满了要思考的问题,第二日一早陈广寿便过来把墙上的东西抄录总结下来等杨锐睡醒之后过目,然后在下午以加密件迅速发给东北参谋部,让他们抽调可靠人员分析这些东西,以央革命为基点而不是北伐为基点,重新制定一个占领整个国的计划。参谋部在接到指令后,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拆解任务,把计划要涉及到的各种情报送到了军情局,军情局接受任务后则认为最少要四个月时间才能初步获知各种信息,一年以上情报才能完全准确细致。
任何计划一开始不可能就是完美的,总是要不断修改。个月之后参谋部就拿出了一个较为具体的方案。此时正是梅雨季节,从东北参谋部过来的参谋官徐敬熙向杨锐递交了整个计划的正本,翻过无字的封面,泛黄的扉页上是两个不大的字:崇祯。
因为准备时间不足,整个计划只是一个军事计划,很少涉及到经济、金融、政治、外交、以及政权接受。在细致的叙述如何对京城进行兵力布置之后,接下来的内容就是举义的协同问题。各根据地都在山区,运动到平原并占领主要城市需要不少时间,按照参谋部的意思,就是举义的行动时间以京城为准,京城发动则各根据地都发动,而京城这边在占领之后将封锁消息,以给予各根据地部队运动时间。
北京是首都,同时列强的公使馆都在其,即便是扯破脸皮封锁全城,也还是无法阻止信息外泄,经历了庚之变的英国人早就在公使馆里架设无线电,虽然是落后的火花隙型,可也还是能把情报传递出去。
参谋部的计划是举事之前切断有线电报,在占领之后则修复修,然后假借光绪的名义发布上谕,即承认京城出现叛乱,但是宣布局势现在已经稳定,并要求各地戒备军队叛乱,收缴当地驻守军队的武器和弹药,为根据地部队攻城创造机会。这样即便是洋人把消息传出去了,各地的督抚也是会犹豫不决,此时在策动守军队适时的闹事,那情况将非常有利。
杨锐看完此节,只在本上记下,而后再看其他。而他在聚精会神看着整个计划时,徐敬熙则正坐在一边,屏声闭气,生怕会惊扰到了杨锐。看着那一页页计划,他只感觉一种眩晕。年了,年终于起草了总举义计划,而这个计划实施只要两年。两年,也就是七百三十天,再加上那些零头,也不超过八百天,从癸卯年到辛亥年,一共是八年时间。想着过往的种种和那些牺牲的同学,徐敬熙忽然感觉想哭,多少牺牲才能换得最终的胜利?但是他知道此时却不好哭出来,当眼眶湿润的时候,他仰这头看向窗外。(未完待续请搜索乐读窝,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