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93、番外卷 8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叶君书看向背着小包袱一脸讨好笑的老六,皱眉问道:“小慎,你怎么在这儿?”

    叶君书到底是常年身居高位,不悦时还很有威严,叶卿慎缩缩脖子,然后噼里啪啦地说了:“大伯,我要跟你们一起闯荡江湖!”

    叶君书:“……”

    叶君书直接吩咐让人送回去。

    叶卿慎一看,连忙躲到李玙身后,“我不回去不回去!”

    这是叶君有的二子,才十二岁的年纪,不喜读书不好武,一心向往话本中的江湖。

    “我已经留信给父亲阿姆了,他们一定会同意我留在您身边孝顺的!”

    叶卿慎使出杀手锏:“您送我回去的话,我绝对会半路溜走的!”

    “臭小子!”叶君书没好气。

    几个人还能看不住一个小孩?虽是这么想,叶君书还是不打算送他回去了。

    他还真担心哪天这小子真离家出走了,还是放在身边安全。

    叶君书斜眼,“以后可别哭鼻子想家,到时我可不会送你回去。”

    这小子的性格也不知像了谁,颇没定性,还挺叛逆,小有都压不住他,唯一就只听他的阿玙的话。

    叶君书想着干脆先放他身边几年,不过怕他们担心,还是让人捎口信回去。

    “谢谢大伯!大伯您真好!”

    叶卿慎蹦得半米高,兴奋得手舞足蹈,心想哥哥弟弟们肯定会羡慕死他了!

    他们一路往叶家村方向走,因不赶时间,一路走走停停,每个感兴趣的城市都逗留几天,玩尽兴了才慢悠悠的赶路。

    四个月后他们才回到叶家村。

    叶家村每次回来都变得不一样。

    中华书院如今俨然成为可以和国子监同等位置的书院,这么多年来发展势猛。

    为朝廷输送了无数个人才。

    叶家村也是另一番模样。

    每家每户都是青砖大院,整整齐齐的,不像以前那边毫无秩序。

    叶家村恐怕是整个大夏唯一一个每家每户都是青砖大瓦的院子,而且都是小二层,还有个阁楼。

    主要是中华书院发展越大,叶家村为了空出余地,还是叶君书多年前回家祭祖顺便让家里小辈入族谱时,提出来的规划。

    可以说这是古代版本的自带院子别墅群。除了水田良田等不可征用,叶家村的所有荒地都合理利用上了,建成书院区。

    中华书院区分了初等启蒙书院,中等书院,高等书院。

    初等启蒙书院是所有到了六岁年纪的小孩都能去读。

    中等书院则是十二到十五岁的学生,高等书院则是十五岁之后还想继续念书致力于考科举的学生。

    叶家村的孩子都是到了年纪就能免费读,这也算是叶君书对叶家村的一种照顾。

    叶卿慎万万没想到,他浪了四个月,回到叶家村的第二天就被扔去书院了。

    叶君书一直是中华书院的副院长。

    自书院发展起来后,秦康泰便自觉能力不足,让叶君书另请了德高望重的能人做院长。

    老院长如今六十有余,终于等到叶君书回来,便卸下重担,将正院长之位交给他。

    学院的副院长则为秦耀良。

    叶君书曾经位极人臣,至今影响力深大,学子们无一不崇拜敬佩。

    他任院长之责,从中华书院走出来的学生都可以厚脸皮自称是叶君书门下的。

    叶君书在家安安稳稳过了年后,就开始进行大开阔斧改革书院。

    叶君书的一项项政策并没有遭到反对阻挠。

    总归一句话,书院上下都是叶君书的迷弟,他说的话都是有道理的,他做的事都是有理由的,他的决策都是对的,总之就是一个个无脑吹。

    叶君书的改革说简单也简单,就是不单纯为科举学子服务。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每年参加科举的学子万千,能出头的寥寥。有些在科举不出彩的学子,谁能保证他们不能在其他行业更加出色呢?

    叶君书根据如今的时代所趋,研究商议,最终定下多个分学院,军事学院、文学院、经济学院、农学院等。

    军事学院类似武学院,着重为朝廷输送强兵智将军事人才,叶君书定了李玙为军事学院的院长,由他负责。

    从他一直混在军营里就知道,李玙从骨血里热爱着军营,如今跟着他辞官,心里肯定会失落,如今有了个军事学院让他折腾,叶君书明显感觉到他的心情每天都很愉快。

    看着叶君书的眼神都十分热烈。

    叶君书十分享受。

    文学院则是叶君书带领,专注文官科举。

    其他的学院顾名思义。

    叶君书将每个学院的定义分析透彻,而且将详细介绍拓成本子分发出去。

    如此新奇的书院自然引起轩然大波,众人议论纷纷。

    反对者有,支持者有。

    军事学院和文学院可以理解,但农学院经济学院那是啥?学习如何做商人?学习如何种田?他们仿佛看到了笑话。

    尽管外面争议良多,但有叶君书等人一力推行,还是顺利进行了下去。

    叶君书的号召力还算可以,虽说很多人都在观望状态,不过每个学院都招收到很多学生。军事学院人满为患,很多都没能报上。

    部分生源是从中等学院进去的,部分是外招的。

    经济学院招到了五十多个人,农学院二十多个。

    这是好的开始。

    初等启蒙学院仍然是启蒙,中等学院则是给学生们一个选择的过程,一二年除了继续学习基础知识,新增了其他课程。

    三年生如果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可以提前提交申请转入其他高等分学院。

    只需要参加个专业考试。

    而目前暂时只设了这几个专业,等稳定发展后,就可以陆续开设其他专业。

    而这个规划,叶君书也给上面递了一份,至于将来要不要让其他书院效仿这种模式,那是上位者需要考虑的事。

    五年后,一切步入正轨,书院成果显著,稳步发展。

    景安帝还赐下第一书院的牌匾,表示对他们的认可。

    自此,各地书院纷纷效仿改革。

    余茂林也辞官还乡,不过还没歇两天,就被叶君书抓了壮丁。

    他迫不及待卸下重担,将书院交给余茂林,自己带着李玙离开前往海域了。

    大舅兄李长川扎根海域,和未曾谋面的据说是海盗的哥么在海域夫夫联手,称霸整个海域。

    他多年没有回来。

    算下来,他们已经二十年未见了。

    李玙嘴上不说,心里其实很想念唯一的哥哥。

    大舅兄不回来有种种考虑,他自从和哥么在一起,就有种在海域自立的趋势,朝廷有段时间态度微妙。

    但是大舅兄的态度摆出来了,他依然是大夏的守护神,他在海域,就是一道保护屏。

    海域比陆地还大,大夏的势力还触不到那么深,大体上对大舅兄的决定是支持的。

    他们需要一个盟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叶君书他们的一条后路。

    叶君书和李玙轻装上阵,到达港口时,已经有接他们离开的船。

    他们上了船,没多久,就出发了。

    船缓缓离岸的时候,叶君书和李玙站在甲板上看着海水共长天一色。

    他伸出手握住李玙的手,侧头对李玙笑道:“阿玙,遇到你,我很幸运。”

    李玙缓和了脸色,回望叶君书,“我也很幸运。“

    作者有话要说:到此彻底完结啦,该专注下一篇文了。再次感谢你们还在,谢谢么么哒!希望新文还能看到你们!

    鞠躬!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