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身体朝后滑出,“唰唰”声音在耳畔响起,还有两架无人机飞抵他头上,移动摄像机也从缆绳一端出发,镜头转动,焦距伸缩,锁定他身体。
余乐知道,从现在起,他身体每一个动作,他微小失误,都会通过这几个摄像头,传送到裁判眼前。
被审视,被比较,然后打出分来。
或许他整体印象分一开始会很低。
但是没关系。
他会通过自己表现,刷新裁判对他印象!
倒滑出发身体滑过20多度斜坡,不断往左侧倾斜,直至来到场边u形边缘,身体往上滑出半米高,再落下来。
速度加快了一点。
朝着他计划第一个道具滑去。
在这里,等待选手挑战道具一共有四个,离地只有30公分平桥,离地80公分平桥,并排摆放在最中间位置。
在这两个平桥两侧,分别还有一个3米x3米断桥,以及一座彩虹桥。这两座桥正是余乐打算挑战道具。
公园玩法比赛,自然是选择更高难度道具更有优势。
哪怕你能够在30公分平桥上完成450°上桥,但裁判依旧更愿意选手挑战270°彩虹桥。
这是刑世杰说。
作为国际裁判,他审判标准一直符合国际主流,在帮助自己国家运动员讲解规则问题时候,也不遗余力。
可惜这次“欧洲杯”他并没有分配来担任裁判。
余乐打算先挑战断桥,他在国内最后一场比赛,在“墙”前面就是一座断桥,他为了挑战“墙”,在这个道具狠下了一番苦功,现在正是完全掌握,状态正好时候。
毫无疑问,必须断桥。
余乐通过u型边墙,直直来到断桥一侧平台上,转身目测距离,然后猛一跳。
向左转体,大于270°上桥。
成功!
双脚稳稳落在桥上,身体不摇不晃,技巧娴熟,平衡和旋转能力得到展示。
桥面光滑和坚硬,让穿在脚底滑雪板感觉相当不适,就像木板与钢铁撞击在一起,硬碰硬触感,桥面微小弧度更是加大了在上面站立难度。
但每一个来到这个赛场选手,最低要求都是必须在桥上站稳,并且能够从头滑到尾。
站在桥上,并不值得称赞。
不过余乐上桥后,就挺直脊背动作还是让裁判眼前一亮。
脊背挺直不但会显示出气质,增加好感度,也会让裁判觉得你在“桥上”比较从容。
这是高手做派。
余乐当然不是什么高手,他只是被柴明放纵着,由着他寻找更加适合自己重心方法,从未要求过他像其他从基础训练出来队员,进行固定姿势平衡技巧。
余乐不需要!
过去十二年训练,让他身体有一套自己平衡机制,有利于他发挥,也只适合他。
幸运是这个上了桥就通过脑袋顶上和脊椎一起找轴心习惯,也特别漂亮。
就像踩着冲浪板一样姿态,在从容滑到桥尾时,膝盖只是一曲一绷,身体就笔直像倒过来旋转“竹蜻蜓”似,倏忽间就来到了第二个桥上。
转体180!
桥上跳!
完成轻松无比!
真正练熟了动作,对于余乐而言,不比吃饭更难。
他对桥上跳这个技巧,太有信心了。
从容落在下半截桥上,余乐又再度站起来,通过头顶正中找到重心同时,他身体每个部件也在以脊椎为主,进行着一系列犹如精密机器一般调整。
当他再度站直时候,就代表他重心已经稳了。
不过也因为他有一个往上站立过程,因而需要更多一点时间。身体此时还在桥上,以非常快速度滑行,一旦距离过短,余乐就无法接连做出更加复杂动作。
下桥。
余乐只是转了一个90°,正面落地。
侧面倒滑上桥已经展示完成,接下来就是正面挑战。
余乐看上是这个区域最特殊道具。
“屋顶”。
如果一定要形容,这个“屋顶”就像华国古代房子,三角形屋顶,最顶端是屋脊,长度为六米。
屋脊一侧则是倾斜角度,还雕刻有瓦片文理。
当然这个设计并不是为了致敬华国建筑,实际上在奥国村子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种瓦片似老房子。
这个设计有很强地域特色。
不过如果只是这么一个设计,它最多就是造型奇特一点,只要选手选择从屋脊上滑过,就是最普通平桥。
大赛组费尽心思设计特色道具,怎么可能就是一座平桥那么简单。
首先这个“屋顶”位于深坑里,整个深度大概是一米,与平台落差是80厘米,也就说总体高度是180米。
“屋顶”一圈也边缘大概是30厘米距离。
选手必须克服一定深坑恐惧,跳到瓦片上。
对!
只能跳到瓦片上!
为了杜绝选手把屋脊当成平桥挑战,大赛组在屋脊起跳位置上设计了一个20厘米高椭圆形装饰品。
你要有本事从深坑30厘米外,跳出120米,越过椭圆形装饰物,跳上屋脊,我们无话可说,还算你牛,给你高分。
但要是不行,就乖乖走瓦片吧!
逼着选手必须选择瓦片,显然有独特设计,它是一个曲面设计,两侧朝外躬出,中间凹陷。
这像什么?
妥妥弧形桥啊!!
这个设计简直就撞到余乐“枪口”上了!
不滑这个道具,到对不起他天赋!!
而且这个“弧形桥”桥面还特别宽,余乐从容从侧面正方向上桥,轻松将身体倾斜,等待惯性把自己抛离桥面瞬间来临。
下桥时候,他还从容地做了一个270°转体。
落地。
很稳。
零失误!
瓦特?
因为桥面倾斜,和屋脊限制,选手无法如同挑战其他桥那样横在屋檐上,所以平衡不好掌握?
余乐抱歉,没觉得。
瓦特?
桥上瓦形状设计让脚感很不爽?担心丢掉速度?
余乐还好吧,挺光滑,而且“哒哒哒”摩擦感,特别爽好不好?没看我下桥时候都忍不住旋转一圈吗?爽都要飞起来了啊!
余乐选择和表现,让屏幕后面裁判组眼神都柔和了起来,整体印象分也得到了不小提高。
原本多少分来着?
30?
还是40?
华国坡面障碍技巧男选手,一直是这个项目“灾难户”,过去几年比赛,要不技巧难度不够,要不就是摔倒和在摔倒路上。
但是今年,刚刚比赛那名华国选手,就表现还不错,难度是低了一点,但全程没有明显失误,完全达到了这个比赛及格要求。
所以他们给了那名滑雪选手64有效分。
根据历年比赛来看,这个分数还是有一定几率拿到积分。
看见那名选手庆祝自己拿到一个还算满意分数而跳起来,他们也由衷地高兴啊。
本以为华国选手只需要期待白一鸣上场就好,却没有想到今年华国真训练出不少优秀运动员。
这第二登场选手,惊喜就更大了。
哪个道具难,他挑战哪一个!
还都可以上技巧,这就厉害了。
再加上最后挑战“屋顶”时候,下桥时候270°,就这一个道具,已经达到了今天已经比完赛选手里,比较高完成度了。
余乐说过如果别人只敢完成1080难度技巧,如果我完成了1440,那么即便裁判对我毫无印象,但在我做完那一刻,他们就会记住我。
华国。
余乐。
他做到了!
在接连两个街区完成了让人眼前一亮挑战后,最少有两名裁判,低头看了一眼余乐资料。
整体印象分,唰唰往上涨!
嗯,这个华国选手,可以画重点!
但余乐究竟能不能拿下高分,或者再度刷新裁判印象,他接下来表现至关重要。
在挑战完第二个街区后,余乐迎来了第一个夹在街区里跳台。
这是一个两周转四米台,台下有明显坡度落差,位于赛道正中间位置,格外醒目。
然而挑战跳台,并不是选手唯一选择,在跳台两边,还有一个很长,适合做灾难上桥平桥,一个设计成雪丘一样“墙”,选手可以在这里玩飞跃墙技巧,或者来个单手撑。总之无论你擅长那种类型道具,在这里都可以找到更适合你挑战。
这三个道具,到目前为止使用率差不多。
不过亚洲运动员更喜欢跳台是事实,他们在处理翻腾类技巧能力更强,这是国际公认事实。
余乐也毫无疑问地选择了跳台。
他理由很简单我已经玩了两个道具,充分展示了我旋转和平衡能力,要想让裁判看见更加全面我,当然要在跳台上来那么一下。
余乐从“屋顶”弧形射出,270°倒滑落地,身体就自然而然地朝着跳台滑去。
到目前为止,余乐表现都很顺利,几乎没有丢掉什么速度,去挑战跳台也是理所当然。
头往后转,从左侧往后看。
这也是一个小小加分项。
毕竟这世上“左撇子”毕竟是少数,来滑坡面障碍技巧“左撇子”就更少,所以余乐习惯性往左边看,还会为他加一点分。
谁会知道呢?他右转头和右转体都不是很好,真是一个美味误会。
裁判哦哦哦!左看,必然是左侧转体,先加05分!
余乐带着雪浪,呼啸着驰向高台,在那不断攀高过程里,他身体在迅速地绷紧,从腰腹部开始用力,肌肉就像是拉紧橡皮筋,在拉伸到一个极致时候!
脚下一轻,他被惯性推动着脱离了跳台,朝着高处飞去。
同时余乐向左转体,身体向后翻腾!
一周。
半周。
810°落地!
偏轴!!
当然,如果按照国际上算法,余乐这个动作属于翻腾360°,加上左侧转体450°,名为“偏轴450°跳台技巧难度”。
偏轴翻腾。
如果不翻腾,怎么偏轴呢?
450°转体一周半。
一旦这样设定就更加直观。
“偏轴”肯定比“正轴”直观,同时只需要计算“转体”周数就好。
而且这只是个四米台,也最多能完成两周转体,余乐选择“偏轴”810°转体,如果按照国内标准,他还“偷”了半周。
这个水平,即便不如90分以上大神,但作为中层也算是“顶格”了。
不过余乐在抓板上劣势还是比较明显,在他可以这么从容完成这个空中技巧情况下,他只敢做一个单手安全抓板。
也就是右手抓右侧板外侧,轴心由始至终就捏紧紧,不敢多“浪”一分。
余乐很清楚自己问题是什么啊!
他转体就是还不够强!
这又是国际级比赛。
他就算再想把自己全部能力一股脑都拿出来,也要掂量一下自己底线在哪里。
因而这一跳,就让裁判看见了余乐身上一些弱点。
和转体没关系,才接触余乐,他们可还看不到那么远。
他们看见是一个专业化打造出来运动员,足够标准,足够强,却缺少坡面障碍技巧自由度,缺少那些玩乐,随意,从容。
这个影响倒不会扣掉余乐这一跳分数,只是整体印象会有点失望,裁判们想要看见是更加自由灵魂。
余乐是不知道裁判想什么,否则一定会大声抗议。
我也想自由!那也要等我实力足够高时候在来!底子就在那里,怎么做怎么有,当然就实现自由啦!
现在嘛,规规矩矩把自己想做呈现出来,就很好了不是吗?
刚刚跳台难度并不高,余乐又用安全抓板苟了一次,顺利来到了道具区。
这个设计就更加新鲜了。
余乐眼前出现了一个特殊建筑物。
巨大建筑物拔地而起,翻卷着,倾斜着挡在路中间,抬手指天,又如翻卷海浪,带着凌厉气势矗立原地,等待每个人挑战。
这是个u型场地,但只有半边,长度也只有十米,与标准u型场地相差甚远。但高度是标准七米,选手在这道具上,必须完成至少一个u型场地技巧。
都说擅长坡面障碍技巧运动员,都是最全面滑雪者。
这一点毫无疑问。
腾挪闪转,不同道具不同跳台,坡面障碍技巧几乎横跨了所有自由式滑雪内容,如今再多个u型场地也不奇怪。
只是余乐在这个道具上没少吃苦头。
到目前为止。
余乐完成了“断桥”,“屋顶”,“两周四米台”,这一路上也不乏一些奇特道具,余乐都适应良好,练习几次……不说手到擒来,也很快就摸清了规律。
只有这个u型场地道具,把余乐难住了,还是在他有世界冠军指导情况下,依旧和这个道具嗑了很久。
借助惯性冲上去,再拧动身体折返下来,不难。
余乐也算是有些滑雪和空中技巧底子,只是做最基本动作,余乐试上两次,就可以从容进行。
但他不能什么都不做就滑下来不是吗?
这是比赛。
在赛场上设立这么一个道具,不就是为了看见选手全面性吗?不就是想要看见坡面障碍技巧选手去克服难关,做出突破性挑战吗?
余乐不得不重头训练u型场地发力,以及旋转方式。
时间太短了,训练安排很紧张,余乐也确实缺乏u型场地训练基础,他在这个道具前不知道摔了多少次。
周晓阳都可以很快适应场地道具,余乐第一次用了比其他人更多时间。
就像柴明对余乐评价。
如果为余乐滑雪能力作一个圆形表格,有“技巧”“基础”“多样性”“常识”“滑雪”等,那么余乐在“技巧”上一定一枝独秀,像最尖锐矛头一般,突破地表,比喜马拉雅山还要高。
所以一旦离开了“坡面障碍技巧”这个运动所需要技巧要求,余乐就只能被迫重头练起。
不是他成长慢,而是他太低了。
余乐在赛前一周时间,几乎将他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