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第二帝国上下为设得兰海战与坦能堡会战取得的重大胜利弹冠相庆的时候,英国上下却弥漫在一片悲苦情绪之中。\wwW.Qb⑸。coМ\\
谁能想到,不可一世的皇家海军会在家门口吃败仗?
更让英国民众难以接受的是,大舰队的主力竟然在没有打一炮的情况下撤了下来,让公海舰队从面前溜了回去。
至少,绝大部分英国民众相信了英国政府的虚假宣传。
问题是,假的永远都是假的,成不了真的。
虽然在英国民众看来,贝蒂的战列巡洋舰分队是在与公海舰队主力遭遇之后,遭受了惨重损失,随后杰利科率领的主力舰队赶到,公海舰队在强大的大舰队面前,被迫选择了主动撤退,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即“不倦”号与“不挠”号被击沉,英国皇家海军遭遇了百年来最惨重的损失。
当然,很多英国民众相信,公海舰队也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
至少,当时英国皇家海军宣称,在海战中击沉了三艘公海舰队的战列巡洋舰,以及数艘轻巡洋舰。
对杰利科来说,虚假宣传不是坏事,至少他不用承担责任了。
只是,贝蒂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就算政府用虚假宣传蒙蔽了民众,可是皇家海军内部还是得追究责任,而贝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别的不说,贝蒂至少得为“不挠”号战沉承担主要责任。
从交战过程来看,在“不倦”号战沉后,如果贝蒂选择了撤退,那么“不挠”号就不大可能被“德塞利茨”号击沉。正是贝蒂的顽固,让“不挠”号紧随“不倦”号后尘,做出了不必要的牺牲。
有趣的是,贝蒂并没有被撤职。
在经过两个月的调查之后,英国皇家海军还是保留了贝蒂的职务,仍然让他担任战列巡洋舰分队司令。在最终给出的调查报告中,英国皇家海军肯定了贝蒂求战的作风,认为这是有利的一面。
这么处理,也与当时皇家海军内部环境有关。
设得兰海战之后,皇家海军内部出现了质疑声,连一些高级将领都认为,过去太过低估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皇家海军在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严重不足,特别是主力战舰的数量与性能,远不及对手。
受此影响,一些将领认为,应该暂避锋芒,不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争一时之长短。
问题是,避得了吗?
战争已经爆发,不再是和平时期。如果英国皇家海军避而不出,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就将掌握北海制海权,甚至会封锁英国本土。显然,避而不战,只会使英国皇家海军、乃至英国的处境变得更加凶险。
正是如此,英国皇家海军才要着重强调进攻。
显然,贝蒂就是一个正面教育材料。通过让贝蒂保留职务,英国皇家海军向所有官兵说明了一点,即皇家海军不会避而不战。
当时,首先认清这一点的,就是海军大臣丘吉尔。
事实上,也正是他竭力主张,皇家海军才没有重惩贝蒂,反而以作战勇猛为名,保留了他的职务。
在丘吉尔看来,只有积极面对挑战,皇家海军才能战胜对手。
别说避战,任何避战的思想,都有百害而无一益。
这下,新的问题出来了。
那就是,怎么打?
可以说,皇家海军的处境比帝国海军糟糕得多。
当时,皇家海军除了在设得兰海战中吃了大苦头,还面临着其他挑战。比如,由斯佩伯爵率领的帝国远东舰队已经在西太平洋上干掉了十多艘英国船只,而由“澳大利亚”号为首的澳洲舰队仍然没有抓住斯佩的尾巴。甚至有传言,斯佩已经进入印度洋。果真如此,那么英国的后院就别想安宁了。
在南大西洋上,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袭击舰也给英国皇家海军制造了很多麻烦。
可以说,英国皇家海军的处境就是屋漏偏逢阴雨天。
回到本土,杰利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加强大舰队,特别是把那些用来搜寻袭击舰的战列巡洋舰派回来。
在杰利科看来,如果贝蒂的战列巡洋舰分队有更多的主力舰,设得兰海战的结果就会截然不同。别的不说,至少在大舰队主力赶到之前,贝蒂不会被雷德尔击溃,反而能死死咬住雷德尔。这样一来,雷德尔就别想撤走,将遭到大舰队主力的全力打击。即便希佩尔率领的公海舰队主力赶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