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弹高达50美元。德造150重炮每门35000到42000美元每发炮弹50美元)。76毫米的炮弹同样也是好东西,由于其是整体式封装,保存较好,只有部分炮弹受潮。用了一整个晚上,包括152炮的发射药包在内,林汉将弹药库里能捞的弹药全捞了上来。和炮弹一起被打捞上来的,是卡莱尔号上的两门76毫米/45倍高平两用炮,其中一门保存基本完好,而另一门受损较严重。受损严重的那门炮在船上被拆下了炮管和完好的零件作为另一门炮备件,余下的损坏的零件部分被扔回海中。
那门76毫米/45倍径的海军炮,虽然笨重了一点,但只要加上轮子,找个铁匠铺再打造一些简易的炮架炮锄装上,就是一门极好用的加农炮了。无论是打碉堡还是用来打城墙,都是极威力无比的大杀器。这门炮后在十五天后被送到了江西苏区,从1932年起一直用到了全国解放。建国后被送入军事博物馆,只是这门明显是从海军炮改造而来的步兵用加农炮,关于他的来历一直是后世史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
而后林汉不惜消耗信仰之力,将所有受潮的76毫米炮弹里的海水抽了出来,修复了那些炮弹。接近三百发的76毫米炮弹加上一门76毫米的海军炮,足够让红军用上很长的时间了。至于那批受潮的152毫米的炮弹和发射药包,林汉则没有处理。虽然浸了水不能用,但送给红军,过惯了苦日子的红军会好好地对他们进行废物利用的。
而从船上捞起的八十多杆李恩菲尔德步枪,为了补足弹药,林汉在特地在上海通过英国人订购的十万发子弹,为掩护大批量订购英式步枪子弹的行为,当时出面和英国人交易的人员还额外订购了二十把李恩菲尔德步枪作为“掩护”。
参予此次订货的德国奸商弗郎西斯在战后的回忆录里,记下了当时交易时的情景。
英方买办代表“好心”地问道:二十条步枪,要十万发子弹?你确定不是一万发?
弗郎西斯答道:“我比较喜欢打枪.......”
在抗战暴发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得到了德版6.5口径的sks步枪援助前,这批一百多条李.恩菲尔德步枪一直被认为是红军中最好的步枪。而第一支苏区红军以德国暴风突击战术组建的尖刀连。连中的红军战士装备的步枪都是这批李恩菲尔德步枪。
完成了打捞作业后,萨菲罗斯号趁着夜色返回了上海。他没有在上海港停留,而是在附近的一个渔村小港靠了岸。民国时的炮党海关海防都是形同虚设,这半年来,林汉在中国的布局人员只用了极少的一点钱,就仗着洋人的身份轻松地在上海附近的一小渔村弄到建了个私人的小码头,花了点小钱打点完管理这一片的官员后,这里就成了往中国走私各种违禁物资的集散地。这种局面并不是林汉一家独有,在这个时代日本的商人也是利用类似的手法,疯狂避过关税地向中国走私商品。
在那个小码头上,除了黄金和密码机、保险箱外,从卡莱尔号上的打捞起来的大炮、枪枝和炮弹全部转移到了长江的内河船队上,几天后混和着其他物资一起被运往苏区。
而在海上干了这疯狂一票的林汉,也没有在上海多停留。在这里给参加行动的十七个德国水兵分了红后,立刻就将他们全部赶上开往德国的船送他们回国。尽管他事前承诺这些人可以拿到单手能抓起的一把金条做为奖励,但实际上最后支付给他们的还是按国际金价折算的美元。主要原因还是这个案子实在做得太大,黄金这东西太敏感。这批人通过这次行动发了一笔小财,留在远东胡乱花差的,太敏感也太危险,为防节外生枝还是早点离开的好。
萨菲罗斯号在上海更换了一批水手,补给完毕,船腹里装着三十五吨黄金作为压舱物,启航离开中国,其第一个目的地,就是对马海峡,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覆没的地方。
ps:老爸昨天生了重病,进医院去挂瓶,搞得我焦头烂额,没法更新。上有老下有小,能写作的时间就变得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