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司马弼回朝,虽说是述职,但也就是简单的回了一下朝。至于是不是真的会将北方军的动态完完全全的向晋帝说明,那就不得而知了。
至少晋都的普通老百姓是不知道的。
虽说这个时候对文字的管束还是相当严苛的,但天子脚下嘛,又不是兵临城下的战争状态,也就没有什么“莫谈国事”之类的禁忌。何况晋都中人,都自觉高出地方一头,对国事还是相当热切的,讨论起来也是一套一套的,引经据典,各有各的依据。
总之是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了。街头巷尾,人人都在讨论司马大将军此次回京,到底所为何事。
这是公共的重点,然而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比较私人了。
就是司马大将军与谢衣的意气之争。
晋都人人都知道司马大将军与谢大爷是老对头了。司马大将军独断专行,谢大爷飞扬跋扈,两人都是大晋军方老军头的代表,一个执掌北方,一个遥控西北,是大晋真正的两大柱石。
两人的不对眼由来已久了,两人的针锋相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在晋都人≯,看来,长期“赋闲在家”的谢大爷无疑要比司马大将军更难惹,而司马大将军几次的回朝,与谢大爷的交锋貌似都是落在了下风。
在上层人物中或许会认为司马大将军是八风不动,但落在底层百姓中,司马大将军对谢大爷的狂傲颇有些打不还口骂不还手的受气小媳妇儿作态。
以前几次都是这样,那这一次呢?
晋都人伸长了脖子期待着。
果然几天后,晋都又沸腾了。
五号的朝会上,也就是司马弼回京的第三天,他出现在了朝堂上。
司马弼穿着兵部尚书的官服上的朝,谢衣则是兵部侍郎服。
其实在朝会上,是没有什么事情发生的,但是在下朝以后,两人发生了争执,然后险些大打出手。
据说当时司马大将军被谢大爷言语激怒,抽过了羽林卫的长枪便要刺谢大爷,谢大爷见司马大将军真敢动手,于是抢过一名侍卫的大戟便要挺身上前相斗,吓坏了一群大臣。当然,险些大打出手,最后还是没打起来,两人终究还是被拿着天子剑慌忙过来劝架的大内总管海公公给阻止了。然而侍卫被打倒了好几个,两人的官府也被扯了个稀烂。
最后晋帝发怒,本来的宫中赐宴也不了了之。
这起丑闻以最快的速度在晋都大街小巷传开了,为了打听到最新的消息,一时间酒馆茶楼青楼勾栏人满为患。
这件事情,当日目睹了事情经过的在场官员自然是知道的,不过当时两人打起来之前其他官员离的比较远,两人争执的话题具体是什么,也听得不甚清楚。不过从一向涵养很好的司马大将军暴怒可以推测出来,应该是谢大爷挑的事。
这些推断,官员们自然不会说出来的,就连对得到消息赶来求证的老婆儿子们也一概三缄其口。这种类似于神仙打架之类的,看看热闹就好,参与或者说是传播些小道消息什么的,那还是免了。
所以两位军方大佬动手的消息传播的快,但是关于两人动手的理由,却是没几个人知道。
谢神策知道的。
他在知道这件事情的第一时间,就猜到了原因。
无外乎是嘴巴恶毒的谢大爷说了什么难听的戳中了司马弼脆弱的痛点,从而激怒了司马弼而已。
不像晋都人猜测的将会有一场政治风暴那样,谢神策以为这次的事情只会是私人事件,本身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但是(我们直接说但是吧),这件事情可以引申出很多状况来。比如两个大佬打架,不管有没有打成,下面的小弟是不是要摇旗呐喊一下的,是不是要趁机表现一下忠心啊,那就会不会与对方发生一些小摩擦啊,然后双方找人找场子拼一下呢?
很小的一些事情都会影响到大局,所以谁也说不准,因为水面下的一些暗流最终会导致一些什么。
有些时候不是人在操控局势,而是局势逼人。
谢神策之所以断定这只是一件私人事件,是因为他知道司马弼一回来,大姐与司马檀之间的婚事基本上就是无可避免的了,而两个要成为亲家的人,尤其是两个要成为亲家的仇人,是不会在儿女婚姻大事面前耍小脾气的。
毕竟这桩婚事,是两家点头了的。大人物,心胸格局不会那么小家子气。
那既然这样,司马弼该如何对自己的妹妹、对自己的外甥解释这件事呢?
这才是谢神策关注的重点。
......
对缇骑司的改革,已经慢慢的开始着手进行了。只不过难度比谢神策想象中的还要大。
不过是改变一下组成方式,还没有涉及到人事变动,就已经引起了缇骑司内部的反弹。
许多老人开始发动关系向晋帝上书,或者是直接到提督处抗议,或者是以罢工相威胁,甚至是有人直接说出了要是改革便退休的话。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