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然、祖盛皆言:“瞻箦先行!”
“嗯!”
刘浓转身向寺墙行去,心道:现下所闻两问皆是简易佛理,之所以未曾遍传于野,想来是因此时尚处摸索时期未成章统,我就算想助他们亦是无从帮起。不过,桥然熟知老庄,若心无外物不被表象所迷应能答出首问,而祖盛则未可知也!一切,便只能看各自缘法了!
门后默立一僧,见刘浓前来,淡然一礼,将门打开。
刘浓道:“谢过!”
“何需言谢!”
刘浓默然一笑,不与他言,佛道最擅机锋,若要再言终日恐将停留在此。沿着青墙而行,眼光则打量着寺庙内的建筑装饰。庙檐朱红未着琉璃,门前亦无各色瑞兽,只是简简单单几栋朴素建筑。内中供奉的佛像亦与后世有异,未作金色,仅以红蓝紫等色披装,面相甚古!
随着僧人转过青墙,迎面再现一株古松!
松下置放着矮案,童子跪于案后。华袍郎君背对而坐,正懒懒起身,待其闻得木屐声响而回头时,看见来者是刘浓,随即淡然而笑。
刘浓遥遥揖手。
华袍郎君躬身还礼,而后随着侍立在旁的僧人转向松后内院。
童子起身,双手作揖:“刘郎君,请坐!”
态度迥异!
刘浓嘴角微弯,揖手还礼,随后轻撩袍摆安然落座,言道:“请童子示题!”
“不急!”
僧童挥手一摆,脆声笑道:“早闻刘郎君擅鸣琴,不知可否得闻一曲?”
闻琴?
刘浓神情稍愣,随即挑眼看向童子,见其身子微微向右而倾,两眼乌溜溜放着光却斜向别方;心中微奇,缓缓将眼光往其右方一掠,笑道:“敢问童子,何人欲闻琴?”
“咦!”
僧童眼睛一眯,随后翘起嘴巴,不乐道:“莫非因我年纪小,刘郎君便认为我不知琴中亦有玄音么?”
“非也!”
刘浓笑道:“非是因童子年幼,而是刘浓之琴有三不鸣!”
僧童听得心奇,问道:“有哪三不鸣?”
“咳!”
刘浓轻咳一声,漫不经心的看了一眼右侧院墙,淡声道:“心不致不鸣,心不诚不鸣,心不净不鸣!”
僧童更奇,两眼瞪得浑圆,正欲再言,却听院墙后传来温言作询:“何为不致、不诚、不净?”
果然是你!往哪藏呢?
刘浓看着院墙隐隐露出的一截幼鹤翅膀,心中暗暗好笑,漫声道:“同类相从、同声相应,是为致;音声相同,前后相随,是为诚;无待无已,逍遥玄冥,是为净!”
一言有三,老、庄、佛皆在其间:鸣琴自然可也,可若是心不同、意不随、神不应,如何能鸣得!便若刘浓昔日在由拳县城门口答来福所问一般:琴为知音者而鸣!曲为心诚者而酬!
“啪!”、“妙哉!”
“唳!”
院墙后声响不断,白衫郎君猛地一掌拍在墙上大赞,惊得两只幼鹤齐唳,而他却神情激动侧身便欲奔出,突地不知想起甚,幽然叹道:“唉,我不致、不诚、不净,不可见也!”
闻言,刘浓眉悄飞扬,展颜而笑。
白衫郎君隔着转角再道:“音代天地作言,不可轻辱!听君一言,支遁愧矣!童子,鸣钟吧!”
僧童脆声道:“支郎君,师傅说过要松下三问的,怎可……”
白衫郎君道:“你且管鸣钟,稍后自有我与法虔兄分说!”
“哦!”
僧童眨着眼睛道:“刘郎君,其实我也想鸣呢。”说着嘻嘻一笑,持锤敲钟。
“咚!咚!”
两声钟响悠然而传。
院墙内,华袍郎君正冥思苦想,听闻钟声眉尖轻跳,随即缓缓起身,沿着松树打转。寺墙外,环围而座的世家郎君闻声而怔,随后回过神来,有人惊呼:竟比适才更快!
孙盛遥望寺墙内,眉间慢慢凝起,暗道:刘瞻箦……
桥然闻声而笑,朗声道:“瞻箦,理应如此矣!我辈与其为友,怎可久滞不前!”言罢,朝着祖盛略作辑手,按膝而起,迈向松下。
……
僧童笑道:“刘郎君,第二问已过,你可咏题两阙,亦可入内院再答!”
“请稍待!”
刘浓洒然一笑,朝着院墙转角揖手道:“支郎君,若是不嫌,愿以一曲相赠!”
“哦!”
白衫郎君牵着鹤正准备走,转身奇道:“为何此时又可鸣得?”
刘浓淡然笑道:“无它,固所愿也,不违心尔!”
再朝着僧童道:“可否传我随从奉琴而来?”
“自无不可!”
僧童拍掌大喜,跳起身来,沿着青墙奔向寺外。不多时,其便转身折回,身后则跟着一个宛约身影。
绿萝,抱琴而至!
……
太滆岸边。
孟离浑身抽搐渐停,眼睛缓缓回复清明,沉沉顺出一口气,身子软软搭拉着车壁。想要说话,浑身力气仿若被抽荡一空,奋力挣扎几番,却只能蠕动两下嘴唇。
“唉!”
李彦长叹一声,知晓其意,缓声劝道:“庶和,莫怪我言之有失,那华亭刘浓与陆、朱交好,更听闻其与建康王、卫亦互有往来。实非,实非你我可敌啊!”
“咕!”
孟离嘴角冒出一个白泡,神色略显狰狞。
……
华亭刘氏庄园。
碎湖自西楼而出,手里提着小竹篮,里面盛着杨小娘子新制的葵花蜜。俏俏倚着抚栏,漫眼看向庄内,田垄间有人在扎草人,匠作坊冒出青烟如徐,婢女们穿梭于庄院中。再侧眼看向庄外青山,虽不可直见,但亦知道在山后的海边,华亭白袍想来正挥汗如雨。
甚好,一切井然有序!
嘴角浅浅一弯,款款行向中楼。
转角时遇上夜拂,俩人微微一愣,随后各自面对彼此欠身万福。夜拂走得甚急,擦身而过时,恁不地从其怀中掉下一枚香囊。
上面绣着一个字:罗。
夜拂脚尖一顿,慢慢回身,低头看着香囊,脸作晕红层染。
好尴尬!
碎湖盈盈而笑,心道:夜拂的心思,我知道……
便在此时,有白袍疾疾行至楼下,朗声道:“乌程来信!”
注:这几章江山借用释道安入襄阳时,习凿齿于城门口连作三问而难,众人皆答不出,唯有释道安从容而答,名传天下。故,才有了松下三问。这在晋时并不鲜见,毕竟名士亦好,和尚也罢,在那时都要迎合世家,皆要谈道论玄。另,那时寺庙并不拘携女姬。若拘,哪个大名士愿与其往来!大家,不必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