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纹展波荡,孑然若仙。
树下,人观莺,车中,人观人,各作一画,各入画中。稍徐,树下人好似有所察,徐徐侧身,望向巷中,卧蚕眉微微一扬,倒捉长毫,阔步行来,木屐踏得啪啪响。
刘浓把帘一闭,挑帘而出,将将出帘,即闻人言:“成都侯,别来无恙?”
稍稍一愣。
须臾,刘浓默然一笑,跳下车辕,揖道:“逸少,别来无恙。”
王羲之止步于丈外,单手负于背后,笑道:“方才,王羲之练字于院中,雨晴,忽闻莺鸣,其声嘤脆,引人心足。是故,欲命人摆案于门前,观其舞,习其魂。”言至此处,洒然一笑,挥笔道:“昔日,门前来客不绝,故而黄莺不鸣。如今,冷雨洒青巷,竟得啼声湛静!得也,失也,其妙,不可言矣。瞻箦,以为然否?”
刘浓笑道:“逸少所言甚是,轻云蔽月,与月而言,落得清净。流风回雪,与雪而言,不过徒生辗转尔!”
“妙哉!!”
王羲之眉梢飞扬,浑不以王氏而今之势而忧,抖了抖尺半长毫,踏前一步,笑道:“但闻今日之言,便知瞻箦旧志未改。瞻箦而今已封侯,腰悬带血刀,即若轻云流风,你我各自持已,各得其所。”说着,想起一事,遂看了看巷中那一长窜白袍,懒懒笑道:“瞻箦流巷而过,王羲之驻足观莺,莫若就此别过,各入来处。何如?”
“理当如此,别过。”
“别过。”
二人对揖作别,一者辗巷而走,一者卷袖观莺,动静入画,却因各自不同,背向而行。刘浓心中静然,命车夫前往纪瞻府,既已作决,尚需与各位尊长辞别,况乎,尚得入卫氏一趟,待归时,势必已然顶月。
车队流出乌衣巷,直奔朱雀桥,将至桥头,却见对面行来一窜华丽的牛车,刘浓剑眉微皱,命车夫避于一旁,放下了边帘。对面辕上的车夫见了白袍,蓦然一惊,便欲扭头回禀,但见白袍已分流,且牛车已至桥心,便只能驱车而过。
刘浓坐于车中,轻轻抹过颤抖的左手,待车轱辘辗地声远去,命车夫速走。
背向车队渐入乌衣巷,因雨方歇,是故车内微闷,侍墨卷开帘,欲让清风透进来,转首之间,看见白袍之尾,眸子一滞,颤声道:“刘,刘郎君……”
刘浓入纪瞻府,恰逢纪瞻与蔡谟等人皆在,正行商议密事。刘浓稍作停留,即告辞离去。纪瞻未允,引刘浓入静室,二人对座于案。刘浓默然烹茶,纪瞻娓娓叙言,意欲劝刘浓趁势入江南。刘浓心怀感激,朝着纪瞻大礼稽拜,婉拒。纪瞻无奈,遂后,左右思之,而今王敦已亡,大江已开,便与刘浓细细一番谋划。
足足一个时辰,纪瞻方才容刘浓离去,并且送至道口。
刘浓来到周顗府,内中遍布白帆,悲声一片。王敦虽亡,周顗却未能逃过宿命,亡于王敦刀下。虽未留下“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然,酒量如海的周伯仁终究去矣,且因周顗向来清淡、不近人情,故而家徒四壁,徒留一干儿女,痛悲春风。
汝南周氏,一半已亡于刘曜,一半即存此院中,粗粗一看,不过寥寥十余人。刘浓感伤莫名,因时紧迫,便未予避人,对其子周闵言,暨待服丧毕,若愿出仕,可北入汝南。
遂后,刘浓来至卫氏,弄巷森森,微凉渗人。卫氏已衰,唯老槐依旧挺立。门随见白袍涌来,神情初惊后喜,当即窜入院中。稍后,中门大开,卫协领着一干族人迎于门口。
刘浓未予托大,早已下车,负手立于檐下,仰望旧日盛槐。待见了卫协,亲密未减,相携入内。
卫夫人颜色未改,得知刘浓前来,并未恭迎,领着庾文君于后院论赋画与书法。卫协与庾文君已有子女,长子已有七岁,幼女三岁。颇得卫夫人喜爱,一并于后院闻听教诲。
刘浓自入后院拜见卫夫人,见其神情微寒,心中不以为意,卫夫人即乃卫夫人,傲骨天生,岂会因时而改。
庾文君看着气象已具的成都侯,心中侧然,近些年,庾氏一落千丈,连卫氏亦有不如,而今族兄虽得保身,然即将奔赴巴东险地,若族兄有失,庾氏即亡也!转念又思,族兄言,成都侯乃庾氏大敌,若,若其……想着,想着,柔肠百结,螓首微垂。
刘浓见庾文君亦在,神情微微一愣,继而,见其一双儿女怯怯的,好奇的看着自己,心中愈发笃定。当即,默然跪坐于卫夫人案前,长长一稽,朗声道:“刘浓,见过尊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