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譞最后独自一人离开了袁甲三的大营,钱江和袁甲三都并不担心放他回去会有什么影响,城外清军经过这几天袁甲三、李鸿章和彭玉麟联手清理,已经将统兵军官都换成了自己人,而太平军已经部署到位,要不是西王和袁甲三还想通过奕譞这条路来让清廷下诏退位让国,袁甲三等人今日就已经可以改旗易帜了,所以他们根本就不惧怕城内清军还会反扑。
驻守城外的清军都是山陕和两淮等地来的勤王兵马,山陕来的几位总兵也都赞成投降太平军,除了少数几名死硬之人被抓起来之外,其余人等大多都倒向了袁甲三。人家一品大员、漕运总督、钦差大臣都领兵投降了,他们这些小总兵还闹腾什么?况且他们手下兵勇都是山陕人氏,可不想死在这里,他们还盼望着活着回家呢。这朝廷改朝换代与自己何干?既然大清气数已尽,那就换了呗。
看着奕譞独自骑马离开的背影,钱江站在大营门口对袁甲三说道:“我看满清主动下诏的可能性不大,那些四九城里的主子爷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主儿。”
袁甲三淡淡一笑说道:“清室虽然暗弱了,但天国要想统领新疆、满蒙、西藏等地,还是需要清室的诏书为法理之依据。虽然这些地方也不一定会因为清廷一纸诏书便臣服,但这样日后天兵进兵这些地方便名正言顺,遇到的反抗也会稍小一些。”
钱江嗯了一声,国人做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这是历史养成的习惯,不过清廷真的有诏书的话,相信能够瓦解其余地方尚在顽抗的满清军心、民心,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
袁甲三又道:“况且醇王爷带回了老夫的最后一本奏章,里面老夫也写明了清室退位让国的好处,就算有人反对,明日咱们城外兵马一经改旗易帜,相信局势就更加明朗起来了。”
钱江也笑了笑说道:“袁公,你这可是大不敬的逼宫之举啊。”袁甲三也是笑了笑,将头上的清廷官帽摘掉,取下不知何时已经去掉的辫发,散开头发笑道:“是非功过,后人自可评说,老夫这可是顺应天道大势,这天下也该还给我们汉人了啊。”
正说话间,一名太平军传令兵急匆匆的骑马赶来,公然在一众清兵环视之下来到两人面前,向钱江送来一封公文,钱江看了之后对袁甲三笑着说道:“袁公,我天兵已经攻克郑州,您老家项城有了袁公书信至也是不战而平,许商之地已经尽归天国所有了。”
袁甲三乃河南项城人,袁家在项城乃是名门大族,之前袁甲三统领两淮兵马之时,项城也是他统属之地,因此一份书信便能让其归降,听闻老家没有刀兵之灾已经光复,也是心头欢喜,心下感叹道:“老夫虽然在淮上多年,但许久没有回老家去了,待得天下大定,便辞官回乡安养天年去了。”
钱江却道:“袁公,天下初定,正是用人之际,你有解甲归田的想法,只怕西王还不放你回去呢。”
两人相视一笑后,袁甲三表情忽然肃穆起来说道:“天国大事带清廷投降之后还有五件,其一最大的便是西王进位称帝,延续汉家正统,此乃头等大事。西王称帝可安上下之心,想我中华上邦断不可只有国王而无皇帝,那岂不是如同番邦小国一般去了?”
钱江点点头说道:“这次左相也来了书信和我等商议,看来一旦进了北京城,咱们便可再上劝进表,此前西王老是说时机未到,如今看来便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之事了啊,西王到时候在想推辞也是推不掉了。还有其他四件大事是什么?”
袁甲三接着说道:“接着第二件大事便是等西王称帝之后,定立国号、改元建制,将新朝廷建立起来,以安天下民心。”钱江点头道:“最近倒是左相也来公文商议过此事,西王还在修改《定国是诏》,既然袁公也有好的建议,稍后不妨给西王出出主意。”
袁甲三道:“袁某敢不从命?”顿了顿接着说道:“这第三件大事便是继续发兵剿除各地余孽,进兵新疆、满蒙、西藏之地,若有清廷投降诏书颁布,相信会更加顺利。像湘湖之地的曾国藩、胡林翼等人,困守孤城一隅,这两人也是治国之能臣,也是可以大用之人,这些地方相信但有诏书,西王也是可以招降他们的。”
钱江微微颔首道:“正是如此,曾国藩和胡林翼已经是冢中枯骨,早晚只有归降一途,若是冥顽不灵,天兵到时便一鼓可擒。”
袁甲三微微一惊,好心提醒道:“胡林翼、曾国藩二人虽然困守一地,但二人及善用兵,又得湘湖子弟效死力,若是强攻只怕损伤太大,西王还是不可轻敌,攻城为下,攻心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