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章 廷议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所得称为周岁。”

    刘宏点点头,道:“唔,此种算法倒也新颖,于计算年龄确是方便了不少。”

    此时,光禄勋董重却出言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以年号纪年,乃世宗孝武皇帝初定,以祈民之和顺,国之丰泰,岂可轻废。况且贸然改变祖制,必会导致年制混乱,百姓无所适从,于此天下大旱,民心不稳之时,恐会引发骚乱。”

    汉武帝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董重所言世宗孝武皇帝即汉武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 元狩,每一年号六年。但根据一些出土的文物来看,上面都标有建元、元光等年号,因此有学者认为建元、元光等年号并非后来追命。

    见刘宏难以察觉的微微点头,董重顿时信心大增,继续道:

    “郭斌本为山野一草民,蒙陛下拔擢,本当竭忠尽智以报陛下大恩。岂知其自上任便不务正业,不是修筑城墙,就是盖房子,一点儿一县父母的样子都欠奉。现在竟敢妄议祸福,祸乱朝纲,正该斩之以谢天下,祈陛下明鉴。”说着,董重便低下了头去。

    何进一听:好家伙,这董重还真是不依不饶了!

    正要开口,却见看完郭斌奏折的侍中卢植出列道:“陛下,光禄勋董重之言,微臣难以苟同。郭斌虽为江湖之人,却师从于颍川司马德操,乃是名门高徒。兼且心怀仁德,腹中自有锦绣。天子将其擢拔为阳翟令,正是慧眼识珠。郭斌自上任后,扩建县城,收编流民,又登录户籍册,使为编户之民,为阳翟县增人口三万,试问天下哪一个县令有此功绩?”

    卢植是士林旗帜,故官位虽不甚高,在朝中却是威望颇著,兼且文武双全,又是出了名的执拗坚强的性子,他这一开口,实在是让在场众人心中一愣。要知道以卢植在士林中的声望,他这一发话,便代表着中间派表明了态度。一时间何进自是心中愉悦畅快,暗自庆幸自己结好袁绍、郭斌等人的策略初见成效,董重却是心中一沉,不再说话。

    刘宏见卢植这个强项臣子亦出言支持郭斌,心中很是高兴。

    只是,卢植并未就此打住,而是继续说道:“然,诚如光禄勋所言,值此天下大旱、人心不稳之时,实不宜有改革祖制的大举动。臣以为,可先令郭潜阳于阳翟县中试行,若确实可行,则可推广天下;若是发现错处,亦可及时停止而不至于酿成大祸。至于册封太子一事,臣附议。”

    卢植话音刚落,议郎蔡邕出列道:“卢侍中所言,正是老成持重之言。臣蔡邕附议。”

    这下连何进亦吃了一惊,他委实没想到郭斌在京中竟还有如此人缘。这个蔡邕虽是议郎,却沉迷于文字中,不是编写史书就是作曲自娱,于朝廷大事殊不关注。今日发言,却是一反常态了。再加上他今年刚主持修完“熹平石经”,在士林中声望一时间如日中天,即便是卢植亦犹有不及,可谓名副其实的士林魁首。他这一番说话,分量之重,不在卢植之下。

    而且京中谁都知道,卢植与蔡邕二人虽同为士林中名望素著的人物,却是因性格的缘故,均互相看不顺眼。

    卢植此人,文武双全:既是一代儒宗马融的入室弟子,于经学正道浸淫颇深,又曾参加《熹平石经》的编写,于学术上见解独到;而且他曾历任九江郡太守、庐江郡太守,成功平息两地叛乱。在何进心中,卢植是有一件事情最合适的人选之一。

    可是此人狂放不羁,目无余子,不修边幅。而且不好诗词歌赋,实在是没有一个儒家大宗的样子。也因为如此,蔡邕便不太看得上卢植。

    而蔡邕呢?一贯的风度翩翩,一贯的洁身自好。精通经史,擅善辞赋,犹爱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平日倒不似朝廷重臣,反而像是隐逸山林的出家之人多一点。也因为如此,曾一同编写《熹平石经》的卢植便不十分看得惯他。

    可今日,两个互相看不惯的士林望达之人竟同时出言赞同郭斌,岂能不令众人意外?非但何进,刘宏亦是吃惊得很。

    只是,少有的有这么多大臣有志一同地赞同一件事情,刘宏心中亦是安定不少。

    本来嘛,改元一事并不甚露脸,不应该是天子自己提出来的,现在由郭斌提出来,众臣附议,刘宏再一同意,这件事就算是定下来了。

    见形势如此,董重倒是很识时务地闭口不言,没有在这件事上触天子的霉头。至于立太子一事,哼,难道太子真是那么好当的吗?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