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七章 户籍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人生下来便有年龄,可是官方记录的年龄往往与老人们所说的你的年龄小着一岁,那便是虚岁了。因此,很多人在不得不写自己年龄的时候,往往会写自己的周岁,看起来年轻嘛。

    那么为何我们会有一个虚岁呢?

    这不是我们的老祖宗们闲的屁股疼,非要给我们加上的,而是我们的老祖宗们所谓的年龄,与后世所谓的年龄根本不是一回事。

    后世国际通用的,是以刚出生时为零岁,计算人出生后已经度过的时间长度的计龄方式。而我们的老祖宗则是出生时记为一岁,以后每到一个春节(古义即现在的立春)便增加一岁。

    因此后世周岁计算的是时间长度,乃是精确的长度单位;而我国古代计算虚岁,注重的则是出生后的年份,通俗来讲,指的是年头,是一种较为粗略的计算方法。

    周岁的计算方法很简单,现代人亦没有不懂的,它所代表的含义更为精确;而且以公元纪年来计算人的年龄更加方便快捷。因此近现代以来,官方多用周岁来记录。

    而我国古人所说的“年十五”,指的却是出生后的第十五个年头。以较为极端的方式来说明的话,“年一岁”,指的是出生后的第一个年头,亦即所谓的“出生便是一岁”。因此,我们可能听说过“年方二八”或者是“年方十五”,乃至“年方一岁”之类,却绝未听说过“年方零岁”。只因人一出生,便是第一个年头了。

    即便是除夕夜降生的新生儿,在大年初一的时候亦要称之为“年二岁”。

    简单来说,便是:“虚岁从一算起,逢新年长一岁,遵农历(阴阳历);周岁从零算起,逢生日长一岁,遵洋历(阳历)。”却绝非后世网络上流传的谬误,即误以为中国人有以怀孕为生命起点的特殊传统观念。

    这种观点认为:古时中国人认为怀孕后,新的生命已经开始。把十月怀胎作为第一岁,又叫虚岁,这一岁,铭记了远古人类繁衍的艰辛,铭记了母亲怀胎十月的孕育大恩,也体现了中国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而因此竟误以为中国传统计龄方式无统一规则(有多种或者有地域差别),却是鸡同鸭讲,大扯其淡了。

    郭斌孜孜以求于完备简洁的户籍制度,并非对徐庶的工作吹毛求疵,而是基于现实需要的。

    在以农村经济(或者称为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社会,户籍制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军事三个方面。

    在经济上,又分为:徭役与赋税。

    秦汉时由政府法律规定的成年男子必须为政府从事力役和兵役。开始服役的年龄,即傅籍年龄,秦时为17岁,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定为20岁。所谓“傅籍”,便是将适龄的男子登记在册,征召平民从事劳役乃至征召士兵,皆是依照籍册而来。也就是说,此时的户籍,只登录达到傅籍年龄的人。

    而郭斌则要求徐庶将刚刚降生的婴儿亦要记录在册,这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辖区内的人口情况,亦为了更好地实行义务教育的方略。

    自秦代以来,我国是有人头税的。乃是商鞅所创,秦时称为口赋,汉四年(前 203)汉高祖刘邦下令﹐确定民年十五以上到五十六岁出赋钱﹐每人一百二十钱为一算﹐是为算赋。汉代每年八月进行户口调查﹐称作“案比”﹐即于此时征收算赋﹐因此称“八月算人”。到了东汉,也称为口算。

    因此,若是朝廷要征召人力修建宫室或者征收人头税,这徐庶刚刚编订的户籍册便是依据。

    在政治上,自商鞅开始便实行连坐法,一人犯罪,不仅一户要受惩罚,乡邻亦要收到惩罚,虽然很没有现代法律精神,却是一种互相监督以维持社会稳定的好制度。

    在军事上的作用,则体现在征召兵役上。

    以后郭斌要参与剿灭黄巾的战争,要参与诸侯争雄的战争,都需要兵员,这户籍亦是最重要的凭证,城西的三万新居民,亦成为短期内郭斌征兵的最重要兵源地。因为这些在饥荒中活下来的人,没有一个弱者,他们或者不会武艺,却肯定是身体机能超于常人的。这也是后世历史上曹操招降三十余万青州兵后,能以之纵横无敌的原因:这些人都是强军!

    而郭斌让徐庶在户籍上标注年龄,是为了征召士兵的方便。

    为了配合这一方略,郭斌已写奏折送进京城,内容便是欲以汉平帝元始元年为公元一年。

    (光和六年)秋,太祖上书,欲以汉平帝元始元年为公元一年,以方便计数,天子从之。

    --《太祖本纪》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