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说完话,门突然被推开了,一个身影闪了进来。
李向几人一看,杨月萍挂着泪痕站在李向面前,盈盈下拜说道:“公子大义,月萍代师父谢公子大恩。”
原来自从李向和她说完有办法救出陈莹莹后,杨月萍便每天都在等李向的安排,可都过了三四日,李向也没有来找她,她心中比较着急,只好去找李向问问。没想到刚到李向书房外,便听到了几人的对话。起初还准备进去,可听到魏征不赞成救人时,她犹豫了。她不知道李向会做出什么选择,毕竟那是她的师父,和李向没有半点儿关系。直到听到李向说出感恩的心时,眼泪忍不住的就流了下来。她知道李向感恩的是她曾今给他的那一袋干粮,他没有因为困难重重而放弃自己的良心。杨月萍很感动,更加感激,她下定决心,如果救不出陈莹莹,自己也一定要保证李向的安全,这样她的良心才会好受。
人性就是这样的奇怪,当你用仇恨的眼光看待一切时,一切对你来说都是黑暗的,充满敌意的。当你用感恩的心去对待一切时,这一切又都是充满阳光的,让你愉悦的。
李向扶起杨月萍笑着说道:“萍儿姐姐说的什么话,是我感激你们才是,你们不救我,我哪有命现在说着救公主的事情。好了,就这样决定了。大家还是赶紧想想怎么能更加顺利的救出公主的事情吧。”
又转头对无忧说:“你帮着想想细节,我们都没有你聪颖啊。”
无忧笑了笑,脸红红的,好像初升的阳光照在脸上一样,明艳、绝美。
两日后,李向和杨广请旨到榆次县寻找研究用的材料,带着魏征,长孙无忌,张方洛和杨月萍以及三十名公主亲卫营的兄弟往榆次县赶去,家里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无忧。
本来高老夫人最近就要禁足无忧的,长孙无忌说了李向要救高士廉回来的消息,老太太一高兴便夸李向是个好孩子,也就默许了无忧和李向接触,也就顺理成章的接手了李向在晋阳所有的事情。
队伍很快就到了榆次县城外,站在高坡上,李向几人看着县城的北门,心里都有些激动和忐忑。这是他们这些人第一次以一个团队出来完成任务,也好像他们所有计划开始的前奏一样,希望成功害怕失败,心里憧憬又忐忑不安。
李向尽量压住自己的心情,笑着对大家说:“县城也就这么大,我们人也不少,看来这次一定能成功的。”
大家纷纷说一定会的。
李向安顿张方洛和手下在城外休息,自己只带着魏征长孙无忌和杨月萍几人,还有两个亲兵换上了便装,进城去打探消息。
上次和杨广来榆次县只是住进了榆次驿站,而且为了给杨广表演,根本就没有功夫看看县城。这次一进城门,李向便不时的看着街道两边的商铺。
南北大街非常宽阔,街上的行人也是接踵摩肩,好像今天是什么大日子。李向几人只能慢慢的在人群中穿梭着。榆次城不是很大,给人的感觉很紧凑。密密麻麻的商铺、民居间不时的点缀着各种风格的亭台楼阁,而且城中还引进了汾河的活水,让人有种错觉到了江南小镇。
其实李向看到的榆次县城是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二年在原先老城的基础上修起来的,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所以一切都是崭新的样子。商铺林立,各种门面前不同颜色的幌子迎风飘动着,粮、酒、菜、果,铁、布、皮、革,卖什么的都有,乍一看好像比晋阳城都热闹。几人又往前走了一段,茶庄、酒楼、妓馆、客栈映入眼帘,门外站着的小二和迎宾们大声的吆喝着,楼头穿着暴露的姑娘们不停的摇着手中的手帕或长绫。李向仿佛置身于一处从没有战乱的繁荣之城,恍惚中觉得自己应该在这里一直待下去。
不管是什么样的店铺,都整齐的、有规律的分布在每一个区域里。李向觉得就算是后世的开发区也不过如此。由此可见古代山西的商人有着精明的头脑和过人的手段。
几人终于走到了大街中段的榆次县衙,上次李向来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县衙。今日站在县衙门前,感觉到的是一种威严与权势。县衙大门是整块红木做成,两边门上嵌着兽面铜环,门柱上挂着木刻对联“居官当思尽其天职,为政尤贵合其民心”。抬头再看门头上黒木牌匾,两个金色大字“县衙”闪闪发光。
李向几人正在观察着县衙,门口的两个衙役走了过来,其中水火棍一点地喝道:“县衙重地,闲杂人等,速速回避。”说着还把水火棍往李向面前又放了放。李向正沉静在历史中不能自拔,倒是真被吓了一跳。那名衙役看到李向的样子,便笑着说道:“半大的孩子也敢来这里胡闹,快回去找你娘喝奶去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