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在轮回中辗转,衣着褴褛的行僧,一路前行。
许是小胜,许是小别重逢,亦或战后余生的庆幸,众人一路上舍却了阴霾,虽不是欢声笑语,却也怡情悦性,行苦却不在此列。不久众人便回到百姓之处,亦到薄暮,便呼唤众将士将百姓安顿好,拾材生火。
疆北冬夜的寒风格外凌冽,刺骨阵阵,虽围坐篝火之旁,驱走空中寒气,却驱不走胸中凉意。行苦轻声诵着经,度逝者往生极乐,心中却是意乱心浑。默默的念着静心咒,却是始终静不下,脑中浮现的兵戈、将士、劫匪、张野断断续续出现,最后不得不停下诵经。睁开眼,抬头看了看天,后往四周望去,耳畔依稀飘荡着:杀生应为恶。看着身边睡下的张野等人,虽是一日的厮杀;虽是睡梦之中依旧神色凝重;虽是依旧陌刀不离身;虽是未守勿杀人之诺;虽见得双手之上血迹斑斑,分不清哪般是敌血,哪般是自己的血;行苦却依旧不能将其视为恶人,只得苦笑一番,不由目光迷茫。忽的一阵风来,行苦虽是在迷茫中不曾感觉,张野却醒来,见行苦依旧未眠,便开口问道:“小师傅何故未睡?”
行苦片刻才愣过神,回过头回道:“小、小僧,睡不着罢了。”
张野见行苦如此,料定心中有事,便开口说道:“不知小师傅可是为昼日之事,怪张某无信?”
行苦闻言,苦笑道:“官家误会,小僧早已不怪了,虽知官家此举并非无理,只是小僧胸中不解,内心困惑。”
张野微微笑了笑答道:“我等也算同生死,小师傅日后切勿官家长,官家短,小字道之,小师傅称我张道之或道之都可。”顿了顿,接着说道:“不知小师傅不解之事,可是何为善,何为恶,如何处之!可否?”
行苦苦笑几声,嗯了一声,并没有过多的言语,显然在等张野的解释。张野忽的坐了起来,正襟危坐,面容肃穆。透着篝火,行苦见他平日虽有些嬉闹,此刻细看来,面容坚毅,些许胡渣,浓眉大眼,右眼之处一道细微的刀痕自上而下,黝黑的双眸却是深邃,想必也是身经百战,历尽沧桑。
似从眼神之中有所感,念着这些日子发生之事,不禁自顾自说的悠悠说道:“小僧虽自幼生长于寺中,听师傅说却是昔年被家中人送之寺中,此次下山师傅命我了却红尘事,方可回山,这一路走来,寻了这般许久,谁知天下将乱,百姓流离失所,莫说寻人,归寺亦非易事。”
张野闻言归寺,念想着许久不曾归去的家,走到行李旁提起几壶酒,走了回来,抬着头,似有所感,许久方才坐下,长叹一声说道:“小师傅,其实何为善,何为恶,道之也并非十分知晓,不过道之这里有一则故事,不知小师傅愿听否?”
见行苦望着他,并无言语。仰头倒了口酒,擦了擦嘴角接着说道:“开元十四年春,长安张九龄大人家中小儿子出生,曾想既生于书香世家,应是考取功名,这孩子也算聪慧,自小便有才子之名,加之家中并无重文轻武,也算习得一身武艺,想着也能前程似锦,而故事也从这里开始,那年张家小子十七岁,自古文人多风流,张家小子常在莺歌燕舞之地吟诗作画,那日初见她,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雅亲香腮。她天真、活泼、善良,一曲霓裳动长安,他便知道自己爱上了她,至此之后,每日便去,两人逐渐坠入爱河,良辰又岂会长久。不久之后,一日柳莺莺告诉他,不久便要离开,或许今生再无相会之期,于是告诉张家小子想将自己给他,告诉他,她柳莺莺爱他,今生只属他一人!他倒是少年轻狂!轻狂啊!”
张野手提一壶酒,抬头痛饮至尽,低下头,行苦发现已然扭曲却泪流满面的脸,却听张野自顾自道的说道:“那小子不知天高地厚,说回去取银子替她赎身,她听后高兴极了,当夜便将自己这些年的首饰拿了出来,交予那小子变卖,那夜,说了许多,他与她说今后要白头偕老,她与他说要给他生许多孩子,她问他日后可曾会后悔娶青楼女子,他说不悔,他告诉她:君子一诺便似千金,他还告诉她三日,只需三日,定会说服家母,取得银两回来赎她。她信了,告诉他说会等他,他不来便不走。清晨两人还是依偎在一起,她问他是不是不爱她,为什么不要了他,他刮了刮她的鼻子笑话她傻丫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