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弁 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范华银先生的书稿《蜀中木兰·韩娥传奇》,早在半年前我就认真拜读。范先生邀我写序,盛情难却,值此书稿付梓前夕,仅将思考所得录之为文。现就与本书有关的几个历史背景和常识问题作简要陈述,期能有助于读者分享这部作品,看一看作者是如何将原本只有一百多字的历史人物故事,演绎为对大夏国历史风云和巾帼英雄传奇人生的宏大叙事。

    一、本书性质问题

    《蜀中木兰·韩娥传奇》是一部以元末明初蜀中女子韩娥改扮男装,几经辗转,投身明玉珍大夏国军队,参与抗击元朝统治的传奇经历为主要内容的历史小说。梁启超先生指出:“历史小说者,专以历史上事实为材料,而用演义体叙述之。盖读正史则易生厌,读演义则易生感。”(参见《中国之唯一文学报(新小说)》,《新民丛报》第十四号,1902年。)如以此论断衡量,本书正好符合了历史小说的特征。通观本书对历史材料的采择,大量参考了现有历史文献和今人相关研究成果;而在演义体裁的运用上,无疑又吸取了中国古典小说章回体的精髓。翻阅目录即可发现,本书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作品划分为五十八章,即五十八回,每回之前,借鉴传统章回小说的模式,多以对偶的句式做回目,起提示本回内容的作用。每回之下,设有若干目,每目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作品以今人视角,取章回体小说体裁来演绎古代巾帼英雄的一生传奇,本身就值得期待。

    二、本书史料问题

    本书所塑造的“蜀中木兰”形象,是依据历史真实人物韩娥的传奇故事演绎而成的。韩娥的原型始载《明史》,全文加上标点,共107字:“贞女韩氏,保宁人。元末明玉珍据蜀,贞女虑见掠,伪为男子服,混迹民间。既而被驱入伍,转战七年,人莫知其处女也。后从玉珍破云南还,遇其叔父赎归成都,始改装而行,同时从军者莫不惊异。洪武四年嫁为尹氏妇。成都人以韩贞女称。”(参见《明史》卷三百一《列女传一》,中华书局,1974年标点本,第7693页。)

    成书于清康乾之世的《明史》,共记录有265个忠孝、节烈妇女的故事,这些人物在明代被誉为“贞女”,韩娥排在全国贞女的第九位。在《明史》编修之前,韩娥的事迹早已通过刘惟德撰的《韩娥传》而得到传播。刘惟德,明初人,籍贯、生卒年、仕履情况不详,仅知他曾经于永乐七年(1409年)十二月使蜀,在成都听韩娥的堂弟韩太和讲述韩娥的传奇事迹,令他深受感动,故回南京朝廷后即撰写了这篇《韩娥传》。刘惟德以明初人记明初事,出自他笔下的人物故事应该是真实可信的。《韩娥传》后被杨升庵收入《全蜀艺文志》,于嘉靖年间刻印发行,从此这一故事广为传颂。

    《明史·列女传》所记述的贞女韩娥的生平事迹,将嫁“马氏”误为“尹氏”,讳言韩娥的家世;对其从军后随万户王起岩征战云南,返自叙南,在成都与叔父韩立相认,后嫁归戍士马复宗等事迹,语焉不详;另外对蜀王召见的事迹也省略不记。《明史》所记述的故事虽然有这些缺陷,但是影响却远在《韩娥传》之上。

    需要提及的是,韩娥在明代不仅以“韩贞女”扬名于世,而且还有人将其比作历史上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如明嘉靖甲辰(1544年)进士陈士元,在其《名疑》一书中引《余冬序录》云:“国初,保宁韩贞女,伪为男子服,从军征云南,可比古之木兰。”(参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可见,韩娥的花木兰形象流传至今,起码已有将近五百年的历史了。

    不过,由于明初人讳言元末明初事,故刘惟德《韩娥传》在记述韩娥易服为男子的时代背景上,多所含混忌讳。如称贞女易服是乱世的产物,只言“盗贼蜂起,劫夺货财,掳掠妇女”,不言“盗贼”为谁;另外,《明史》所谓“贞女虑见掠”,笼统归结于“元末明玉珍据蜀”,这显然是有悖于史实的。根据史事考证,此处的“盗贼”与忌虑的对象,并非明玉珍,而是李喜喜所部“青巾军”。

    李喜喜原为刘福通红巾起义军的一员战将,他在率军西征陕、甘失败后流入四川境内,变质易旗,改名为“青巾军”。该部于至正十七年(1357年)九月自甘南攻入川西平原,一路所向披靡,沿途烧杀抢掠,掳掠妇女,无恶不作,各地妇女多有被逼自尽者。为正视听,我曾撰有《元末“青巾军”入蜀考——兼释重庆〈玄宫之碑〉》一文(载《四川文物》2006年第4期),复原了这段历史真相。韩娥“易服总角”、女扮男装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

    《明史》记载说,易服后的韩娥在明玉珍据蜀期间,“被驱入伍,转战七年”。如果将这一经历理解为直接投奔明玉珍大夏军队,这也不是历史真实。《韩娥传》委婉指出,易服后的韩娥曾经有过“负戈而往”,足见其投入明玉珍军队之前,还经过了一番曲折。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她可能先前被青巾军抓在军中服役,到了至正十八年(1358年),当李喜喜部被明玉珍军击溃以后,其部才为明玉珍所收编。只是到了这时,韩娥才改而归属明玉珍部,其后也才有跟随明玉珍军队远征云南的事迹发生。清人王颂蔚在《明史·明玉珍传》中考证说:明玉珍据蜀,遣万胜等分道攻云南,“不言玉珍破云南事,意当时韩氏所从,或指万胜耳”。(参见《明史考证攗逸》卷三十五,民国嘉业堂丛书本。)可见早在清代,史家即已考证清楚,韩娥之从征云南,是在明玉珍的部将、统军主帅万胜的指挥下进行的,至于韩娥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