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7章 海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 “王兄在吗?上回他帮我写了家信,这回还想麻烦麻烦他。”李宏不好意思的摸头对过来开门的贾茁说道。

    “在,在的。”李宏挑的本就是板儿在家的时间。

    板儿请了他到自己屋里说话,贾茁给他们端了茶水进去。板儿上前接时,脸色有些严肃道:“你也留下听一听吧。”

    “出了什么事?”贾茁心慌慌的问道。

    “别紧张,是上回棉花的事有了回音。潮平府的棉花可能去了海外的倭岛。”

    “换了东洋刀?”贾茁一口气提不起来,按着胸口,不让心跳的太快。

    室内为之一静,正当贾茁准备发问时,李宏一拍大腿,“我怎么没想到呢?”

    “看来极有可能,倭岛物产不丰,自家百姓的口粮都种不出来,全靠在海上当强盗打家劫舍。如果说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也只有东洋刀了。”板儿也赞成的点头。

    “多谢二位相助,李宏感激不尽,先行告辞。”

    李宏走了,贾茁摸不着头脑的看着板儿,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你呀。”板儿抿了嘴,手指轻轻捏住她的下巴,忍不住想和她亲近。

    “走开。”贾茁低头去打他的手,“问你话呢,出什么事了?”

    板儿的指腹上有厚厚的老茧,摩挲在她光滑的脸上,有一种异奇的感觉。

    “我什么都记不起来了。”板儿低下头,他眼里早看不到别的,嘴唇贴上去,轻轻的,生怕弄疼她的小心。贾茁心头微叹,掂起脚尖反手勾住他的脖子,他总有办法让自己没有办法抵抗。不管是霸道的,温柔的,还是现在这样小心翼翼的,都让她无法抗拒的喜欢。

    过了夏天,到了初秋乡试的这个月,热闹非凡,学子们为了功名和前程奋笔疾书,而朝堂上,御史弹劾忠顺亲王将原本丰收的棉花送到倭岛,换回大量东洋刀,其心可诛。

    忠顺亲王在朝中的势力不小,不少人为他辩驳,御史奋然掷出一物,“这是潮平府去年来每天的气候记录,产棉的关键日子,睛空万里艳阳高照,没有半分阴雨,何来欠收一说。这么多的棉花不知去向,却有大量的海船靠岸,忠顺亲王的亲兵直接封闭码头不许任何人靠近,一个车队的货物运到忠顺亲王府,中途不下车,不开封,这般宝贝,能不能告诉我们,到底是何物?”

    这事除了忠顺亲王谁回答的出来,有人辩解,“许是做了点生意,货物一收四散运走,哪里还找得回来。与民争利肯定不对,但也不至于被弹劾为其心可诛吧。”

    “哦,那朱大人是否肯为忠顺亲王担保呢?”御史咄咄逼人,直视为忠顺亲王说话的一众人等。

    当然没人敢,一水的把头一低,还大义凛然道:“不与你一般见识。”

    心里想的却是,万一呢?就凭忠顺亲王的人品,谁也不敢替他保证。

    朝廷上闹的不可开交,皇上自然是下了明旨,让忠顺亲王带着世子进京申辩。

    没等忠顺亲王启程,倭岛海寇来犯,忠顺亲王世子进京,自己则指挥亲兵巡护海防。

    这事儿起的突然,也叫朝中风象一变,御史和为忠顺亲王辩护的大臣们,都不敢吱声了。

    若说海寇与忠顺亲王没有勾结,怎么来的这么巧,他有事要上京,你就来犯。

    忠顺王世子来的却快,到了皇上面前哭的快要喘不上气来,说海寇若与忠顺王府有勾结,这个时候来犯不是明摆着授人以柄。王爷活了六十几岁,经历两朝,不至于笨到这个份上吧。

    “皇上威震四海,八方臣服,臣何德何能,萤虫岂敢与日月争辉。再者,王府亲卫五千,没有扩充一兵一卒,光京城囤兵都倍数于此,臣的五千兵将还没走出潮平府,只怕就要被消灭一空。”

    “好了,一个大男人,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海寇作乱古已有之,等你父亲来了,正好听听他的意见,这些倭岛海寇,到底如何肃清才是。”

    皇上说的和蔼,却不肯放世子回去,明摆着要等忠顺亲王亲来金陵。

    世子在金陵四处活动的时候,海边的倭寇却越攻越烈。忠顺亲王几番上折请皇上派兵支持,皇上却按兵不动,奏折也留中不发。

    朝中有大臣请皇上发兵,皇上却摇头,“不过仨俩海寇,成不了气候,潮平府有府兵,还有忠顺亲王的五千亲兵,怎么可能收拾不了几个海寇。”

    “可是海寇这回不同,大举进兵,抢夺了几个海边族氏的寨堡为据点,进可攻退可守,很是危险。”大臣有不同的意见,进言道。

    “可否让近处的康南府府兵先行驰援。”有大臣建议。

    “准。”皇上总算是准了。

    八百里加急发下去的圣旨,惊动了不少人,让歌舞升平的金陵也惊觉,原来外头又在打仗。

    “真的攻上岸了,王叔他也是真的组织人马在抵抗?”安静的看不到一个太监宫女的大殿里,高高坐在龙椅上的人,自言自语道。

    “是,忠顺亲王不敢擅离,的确是怕人心不稳,他留在潮平府才能让那些百姓安心。”黑暗中,转出一个人影,没人知道他从何处来,就象影子一样低调的让人察觉不到。

    “那就是真的咯。”皇上在龙椅上,也不看下头站着的黑衣人,只看着窗外,若有所思的自言自语。

    “至少,属下看不出是假的。”黑衣人加上一句。

    “海寇能有多少人,潮平府的府兵是干什么吃的。”确定这件事的真实性,他开始发怒了。

    “府兵多年未曾一战,兵勇早就生疏了。看起来,还不如忠顺亲王的亲兵勇武。”黑衣人心想,虽然得罪人,但他说的的确是事实。

    “潮平府的驻兵有多少?海寇的人数有多少?”

    黑衣人一抱拳,“驻兵应该是一万人,海寇的人数不明,但应该是用千数记。”

    “应该?”皇上敏感的抓到了关键。

    “属下……”黑衣苦笑,不知该如何开口。

    “说。”皇上的威压扑面而来,黑衣人翻身跪倒。

    “依属下所见,不足三千人。”

    大殿内落针可闻,半响后,桌上的一只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茶盘被掷到地面,化为齑粉。

    黑衣人一躬身,静悄悄离开。大太监进来时,看到的就是皇上一个人在殿内,怒气冲冲的将桌上的东西掷了满地,乒乒乓乓之声,不绝于耳。

    “反了反了,他们到底眼里还有没有朕。难怪几个流民就能掀的天翻地覆,府兵十不存三,兵力不足又疏于操练,朕的江山就任由这群蛀虫守卫,岂不是笑话。”

    大太监头缩的差点贴到肚子上,深恨自己这个时候进来,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好低着头,一声不吭,将地上的东西快速收拾干净。

    “陛下,忠顺亲王加急的奏折。”终于有人打破了宁静,大太监几乎是感激涕零。

    “送上来吧。”皇上开了口,大太监如奉纶音,赶紧将奏折取过,递到案前,再悄声退下。

    忠顺亲王在奏折上细陈军情,又将府兵一事稍微提及,说的当然没有黑衣人那么直白,但也足以让人明白意思。

    “臣受皇恩,无以为报,愿以老迈之躯替皇上镇守海防……体谅臣慈父心肠,望皇上将他安置京中,以免臣后顾之忧。府兵之事,押后再论,如今唯有集合兵力,快速扫平海寇,否则任由他们占据,其后海船再来,人数一多,恐增围剿难度。”

    奏折竟然主动提出让世子留在京中,最后又说了自己封地之中棉花的去处。是他教子无方,任幼子挥霍无度,竟然沾染上了赌博的坏毛病,欠下巨额债务。他一时无方,又不愿意家丑外扬,这才将棉花收入后报了毁损,运到外头换了当地货物,抵上了这笔赌债。

    又怕叫人知道了笑话他,这才弄的神神秘秘,没想到,反而让人无中生有的抵毁于他。

    又数度剖白心迹,他已老迈,深受两朝天子的信任,位极亲王享有封地,他从年少时便安于享乐,外头对他的谣言中伤,实在是有心挑拔。

    等此次海寇之乱平息,他愿将亲王之位传于世子,自己到金陵的亲王府定居。

    不得不说,黑衣人的亲眼所见,还有忠顺亲王的一番合情合理的剖白,叫皇上心中的五分疑问去掉了四分。剩下的,大概就是身为帝王,天生对任何人都保留的一点戒心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