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才华,白描、水彩以及工笔都有一定功底,画册上大多是些古装造型图,款式有传统的也有改良时装。
一包实物是多款她设计的新汉服,全手工刺绣精美绝伦,缝制技巧一流。
苏长青像验钞似的仔细研究,就差拿个放大镜了。
很难想象现在还有年轻人能把传统女红做得如此地道,苏长青在校时跟过几个剧组,其中也有古装戏,见过目前最高水准的手工古装,虽然大量使用了机器,仍和陈锦的没法比。
不过陈锦显然在努力将她的新设计商业化,苏长青很怀疑她的东西目前能被市场接受,这是个生不逢时的艺术家。
她的理念即可说守旧也可以说太超前,生在两百年前或者二十年后都行,现在恐怕是个尴尬的时候,恰赶上社会氛围缺乏文化自信,排斥传统。
不过制作戏服倒是正好用得上。
陈锦说她不太会读书,从小就跟着家里人学女红手工,祖上世世代代在江南织造为大内和各级衙门缝制服装,光学这些手艺就够她耗费了绝大多数时光。
这份执着令人敬佩,这是个冷门行当,没有定力干不了。
说着她打开另一个小包裹,拿出两块禽纹补子。
补子就是官员官服前胸后背上的图案,都是手工刺绣,明代的补子样式被清代继续沿用,形制内容大体一致。
“这是清二品文官的锦鸡补子,一块是我太爷爷当年在江南织造时绣制的,一块是我模仿制作的。”
看来她太爷爷手脚不太干净,官家东西成她家祖传的了。
两块一新一旧分辨出来不难,不过纹样以及刺绣质量几乎一模一样,难分轩轾。
虽然是一小块刺绣,但是针法相当复杂,其他刺绣工艺师没有正宗传承恐怕很难完全复制。
可以想象,如果在电影里给她的作品几个特写,能提升不少格调。
“看来你尽得祖上真传,除了你这些改良汉服,制作过正统平民古装么?”
“以前做过几件,平民服装都比较简单,即便没做过的款式看一眼就会了。”
“铠甲类呢?”
“没有……没人需要,那个真要按照古制打造,一套二三十斤。”
“没有为影视剧设计造型的经验?”
“没有……我来北京大半年了,一直在潘家园帮人做事,也挑了个摊子卖自己设计的新汉服,不过生意……”
潘家园是北京最大的古董市场,那地方倒是有大量古旧纺织品需要缝缝补补。
胡笳的介绍很神奇,不知道她是怎么找到这个裁缝的,不得不说眼光相当独到。
没钱没地位没名气,大师也得变裁缝。
说实话苏长青挺欣赏陈锦的才华,翻着她的画册沉吟了许久,然后说了一句不着边际的话:“我们工作室签约了四个模特。”
陈锦:“哦?”
“以后肯定还会签约更多,你也没上过T台吧?”
“没有,电视里看到过。”
苏长青看上去有点心不在焉:“T台也是个舞台,宽两米,通常长十五米左右,模特在上面走来走去。”
“嗯。”
“服装模特当然得有服装,之前我的模特没有像样的衣服,大半时间穿泳衣晃晃荡荡。”
杜可可看了他一眼,这又在胡说八道什么?
陈锦这时听明白了:“您想让我给模特设计衣服?”
“那是以后的事,你还需要些磨练,”苏长青这时已经想清楚了:“我可以聘请你加入服装组,参与电影《公主的决断》制作,继续给大内、官员做衣服,不过这是个短期工作,戏拍完了恐怕还得回潘家园练摊。”
陈锦很高兴,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
不过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都是聪明人,当然听得出苏长青话里有话。
她也很配合,苦笑着楚楚可怜:“说实话,摊子已经撑不下去了。”
于是苏长青顺理成章地说:“我倒是有个建议,你可以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