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1年(1932年)秋高气爽,恰逢中秋佳节,金夕带着朱家孙少爷回龙山镇,所谓衣锦还乡,荣耀满门。
她离家四年,这才第一次堂堂正正回娘家。
嫁出去时,她十九岁,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娘,阔别四年,心心念念,哪能不想念幼时生长的故乡。
此时朱世永正去北平安葬叔父,他离家前她并没透露计划,只是暗暗算计他离了家,她正好出门。不想在朱二爷陪伴下回来安县,万一遇到李致毓,有朱世永在场,遇到意外尴尬,她会不知如何应付,难堪丢脸的也只会是金家女儿。
公婆听说二儿媳妇要回娘家,孩子自打出生还没有正式拜见外公外婆,想来去一趟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不放心儿媳自己带孩子回娘家,劝说金夕等待二少爷从北平回来,再陪她回娘家。可是这次金夕不听,百般央求,说服公婆,最后朱老夫人只同意她带一个孩子回去,并派大管家周升跟着,几名家丁保护,奶妈和丫鬟杜鹃随同侍候,开了两辆车,带上满车的礼物,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带好孩子,命她早去早回,住娘家不可超三日。
这正合金夕的心意,她并不想让龙山镇的人们知道她生了双胞胎,她母亲金大娘只对外人说起女儿接连生了两个儿子,现如今在朱家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人人都夸金家姑娘好福气。
金夕闺中的好友,如今的娘家大嫂——文秀,也不过是连生了两胎丫头,而朱家的大嫂也生了两个闺女,真是大快人心,只有她金夕一举得两男,这才配叫天大的福份。
回到龙山镇,各种风光,如同她嫁人那日金家的热闹,门口围了看热闹的邻居。不同的是,朱家来娶时她并未露面,顶着满月的名子上的花轿,如今带着朱家的骨血,荣归故里的是朱二少奶奶,嫁进豪门的金家大女儿——金夕颜,让众人都擦亮眼睛看一看,是她金夕在光耀金家的门楣。
邻居们果真围聚来,擦亮眼睛,看一看风光的金夕小姐。私下里嘀咕,此时那个倒霉的满月小姐还不知在何处呢?这狠毒的姐姐倒是风光。
朱二少奶奶不停地吩咐周管家,将为各人准备的礼物,纷纷拿出来,在邻居的眼前,一趟又一趟叫人往娘家里搬,当然,其中不少是朱二少奶奶出门带的行头,她如今可是个十分讲究的人,丫鬟婆子围前围后。
金大娘笑得嘴都合不拢,多少年就等这一天,跟着宝贝女儿一起,扬眉吐气。
金家女儿与娘家母亲单独关在房里,说体己话,金夕再拿出一些金条和金裹子,不是黄金首饰,而是沉淀淀、黄澄澄的长条金,每块足足有一两重,金大娘眼睛都看直了,眉开眼笑,连说:“总算是开了眼界,长这么大都没见过这么些钱财,没料到我女儿能藏了这些私房钱。”
依金夕的心思,当然钱财不能全部依赖朱家,她不是天生就长在宝贵之家,她有着朴实的守财观念,时下里过得好也要预备着以后的光景,而且钱财不能放在一处,万一遇到个意外还有个退路。
她千叮咛,万嘱咐,让母亲替她好好收着,“不要叫哥哥嫂子知道,就是父亲嘴不严,也不要轻易告诉他,这是用来救急的积蓄,千万收好。”金大娘在女儿的监督下,将金条藏入地下的一个活动机关里,自觉是神不知鬼不觉。
龙山镇各家长辈不能一一上门参见,派下人将礼物一一送到门上,算是南京朱家的大户人家的气派。
头一日,派发邻居的糕点和糖果,还在娘家大摆宴席,让乡亲见识朱二少奶奶花钱的大手笔,人人都称道:“毕竟是大门大户家的少奶奶,那排场全是最好,花钱如流水,全无小门小户的精打细算计”
唯一没来瞻仰她的排场的人,是李镇长家的人,连一个下人和伙计都没来,金夕一直往人群中瞧,其实她如此招摇,一半是为做给李致看,她知道,就算他没有亲眼目睹,也会传到他耳朵里。
终是要面对,不可能一辈子不见,如今见他,她有底气,也不怕。
金夕回龙山镇的第二天下午,李致只身回到龙山镇,专门会一会朱二少奶奶。
李致派人约请金夕到印守堂,这明摆着是要单独见她,她要不去,就说明她心里有愧,她怕了,怂了。她是金夕,她才不怕,才不认怂呢。
另外,她也好奇:“李致现在怎么样呢?”四年不见,难道曾经青梅竹马的恋人,不会偶尔想到她么?回想她时是怎么滋味呢?
李致事先安排好的一切,他像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