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案件的影响,都是超过案件本身的。比如清末着名的“杨乃武和小白菜案”、“刺马案”等,产生的影响都远远超过案件的本身。李艮也想着借着赵常勉的案子,把自己的名字上达到杨竞的案前,所以大肆牵连、不断往谋逆大案上攀扯。
赵常勉刚开始还是很有风骨的,李艮提审的时候,倨傲不跪,引经据典的对着李艮一顿输出,李艮一点都不恼怒,直接吩咐上刑。
“酷吏,你这个酷吏,大梁有明文规定,七品以上致仕官员犯罪,非经礼部批准,不得用刑。你竟然敢置朝廷法度于不顾,老夫定要参你”赵常勉养尊处优一辈子,被当众打了板子,气急之下,竟然昏了过去,转醒以后,声音微弱的叫骂。
“本官劝你还是招了吧,你是怎么密谋对抗官府,反对辽王千岁的”李艮人畜无害的坐在大堂之上,看着赵常勉,慢条斯理的说道。
“老夫没有反对辽王殿下”赵常勉再傻,也知道这个时候不能牵涉到杨竞,不然等待自己的真是破家灭族了。
“没有反对辽王千岁,你怎么阻拦乡一级官员依法办案?你怎么说辽王殿下设置乡一级建制是逾制?这话是你说的吧?”李艮依旧不紧不慢的说,“您这大的官员,可不能出尔反尔啊”
“老夫只是说,自古以来,乡村的治理就是靠乡绅,皇权不下县这是公论”赵常勉辩解道
“那这就是你对抗乡政府执法的理由?而且你言语之间涉及辽王千岁,这可没有冤枉你吧?”李艮笑道,然后对着旁边的书吏说,“记好,都记好。赵大人说了,辽王千岁的政策违反公论。这可是典型的谋反言论”
“李大人,您可不能这么写啊,这不是置老夫于死地吗?”赵常勉立即着急起来,“老夫不过是抱怨几句,怎么能说是谋反呢?”
“反对辽王千岁还不是谋反啊?”李艮反问,“都写好了,让他画押”
赵常勉的案卷很快就通过襄平太守府,转呈到辽王府。这太平日子出了谋反大案,杨竞十分的重视,召集群臣在王府商议。群臣审阅案件完毕,神情不一。
“这个..殿下,盘山县报上来的所谓谋反大案,以臣看来,证据似乎有些不充分。要是说这赵常勉阻挠官府办案,还说的过去,但是说他意图谋反,这怎么看,证据都不充分啊”刑部尚书王显首先说话了。王显的这话其实很专业,但从案卷上来看,的确很难看出赵常勉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能表明赵常勉有谋反的行为。
“殿下,老臣也是这个意思,以谋反的罪名向大理寺移交赵常勉的案卷,恐怕法律支撑也不足啊,大理寺也不能这么判决啊”现在的御史台御史由大学士张元兼任,张元也觉得这罪名不成立。
“况且,殿下,臣今日接到不少昔日同僚的信,都是为赵常勉求情的。这个案件在大梁朝廷也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如果处理不好,舆论上对咱们辽藩不利啊”张元接着说道。
赵常勉怎么会坐以待毙?不断通过各种关系,让以前的同僚帮助自己说话,他的这些旧时同僚又不能给杨竞写信,就把人情都拖到张元身上了。
“殿下,朝廷的刑部和大理寺联合来文,让我们把赵常勉以及相关证据全部移交长安,此案由长安亲审”大理寺卿江水也出班说道。赵常勉除了拜托旧日同僚以私人的名义帮助自己说情,更是拜托同僚们运作,以中央部门的名义给辽藩下文。
这赵常勉的确有这个本事,这也是他不把杨竞设置的基层官吏放在眼里的原因。江水的话讲完,吴晋、赵石等人一下都看向了杨竞。
政治是平衡的智慧,每个人都需要平衡各方因素。对于杨竞来说,他需要平衡的就是跟着他干的人的心理。也就是说,杨竞必须向吴晋、赵石等这一众上了朝廷黑名单的大臣,和杀了几万朝廷官军的辽藩军队表明,自己不会与朝廷和解。如果这个因素平衡不了,神策军会当场冲进辽王府,砍了杨竞。
“看来朝廷是想替孤做主呀”杨竞笑着说了一句,紧接着,杨竞又开口了,“长平,这个事情你怎么看?”
“殿下,以臣看来,这个案件应该以谋反论罪为宜”吴晋接话道,原因有三,“第一,身为辽藩子民,对殿下出言怨怼,本身就是大不敬的行为;第二,阻拦官府办案,这本身就是反了。不能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