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指点
明西安城是在唐末长安城旧址上扩建,改隋唐时过梁式三门洞为砖砌拱券式单门洞,城门有四:东曰长乐,西曰安定,南曰永宁,北曰安远;每门采用“门三重楼三重”形制,三重楼是闸楼、箭楼及正楼,其中正楼高三十二米,长约四十米,为三层重檐歇山顶式,底层有回廊环绕,巍峨壮观。
城墙南北长约两千六百余米,东西宽约两千七百余米,四角建有突出角墙,每隔一百二十米有凸出的敌台,上均建有敌楼;城墙高约十二米,顶宽十二米到十四米,底宽十五米到十八米,整座城市就是个巨大的堡垒。
因财力与文化的不同,与西方的城堡,亦或后来的棱堡相比,不论建造的格局、规模及保护的对象都不相同,如将中型或大型的六角棱堡摆在这里,也是小巫见大巫。
永宁门宽大的城墙上,众心捧月的朱由检此刻龙颜大悦,一扫遇刺的郁闷心情,拍着青色城砖,看着雄伟的瓮城,矜持的笑道:“惭愧!惭愧!不敢当,不敢当!诸位爱卿平身,随朕好好看看这西安。”
两位大太监笑眯眯的看着一切,不自觉的对看一眼,忙将几位朝廷重臣扶起,那几位虚扶着两位的手自己起身,又在那高声客气一番,这场戏才作罢。
高弘图见朱由检难得高兴,凑近前奏道:“陛下,如今西安府其他族裔日渐增多,各族杂居邻里矛盾增多,官府调解起来颇为费事;臣考虑是否将各族习俗相同的分在一个范围,譬如说汉人区、回民区、蒙民区等,由此想到还可以将散落各县的人迁往一县,这样……。”
几位阁老与皇帝讨论过类似问题,但一直未获答复,自然明白高弘图在此刻提及的意思,都伸长脖子想知道答案;只有两位大太监知道皇帝秉性,相互又看了眼,忙低着头不约而同拉开与文臣的距离。
几位文臣哪知其中奥秘,还以为提了个不错的建议,满心欢喜的看着皇帝;哪知看着皇帝开心的笑容一下僵住,随即脸色变得愈来愈差,都替高弘图暗捏把汗。
现在如果有人胆敢再开口,估计就会体会到雷霆之怒是啥滋味!
满心高兴的朱由检此刻烦躁不已,自己在这卖弄了半天历史知识,说得不就是此事?没听明白就装糊涂,瞎说啥呢?还要说!害想说!
眼见高弘图越说越来劲,烦躁的朱由检回头冷冷的盯着他;吓得高弘图忙将到嘴边的话忙咽了回去,张着嘴不知所措的站在那,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哪句话说错了。
朱由检看了眼周围的几位文臣,发现都是茫然的眼神,不禁有点失望;转身对高弘图语重心长说道:“你啊!为朝廷督牧一方,不是困守西安一隅,也不是困守陕西行省;去下面各府、各县走走看看,看看百姓们在做什么?还需要什么?看看地方官在做什么、是否称职?当初拼命读书是为什么?不就是为这些?修身、齐家、治天下!大明要长治久安,不是屈膝奉承!朕没请他们来大明,来了就要守大明规矩;单独辟出一块地?雀占鸠巢,繁衍几百年后,他们说西安都不是中原人的,到时你高弘图又在哪里?对得起建都于此的先人?还是对得起失去家园的后人!此事不要再议,各族杂居是既定策略,大明关内各行省一定要严格执行好!不是要你们歧视任何人,更不要偏袒任何人,官府一定要做到公立、公正、公平!明白么!”
话说得如此直白,几位文臣还能说啥!就是不明白,此刻也是明白!
似懂非懂的几位文臣又忙伏地叩头谢恩不已,这番操作将远处两位武将弄得目瞪口呆口服心服,手里的烟烧到手指发痛才发觉问题;良久才感叹,如果单论知书达理知法守礼,丁点事整出大动静,非这班文人莫属,不服不行!
对此朱由检也是无可奈何,自己又不是神仙,什么事都可以亲历亲为;再说下面各派势力需要平衡,武将、文官、宦官,三方力量需要平衡牵制,在这通信不发达的世界,平衡才是皇权的生存之道。
默默叹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