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又要打战?”
试探?还是想夺军权?
文官集团这两年的小动作不断,这让朱由检不得不防备,见首辅发难心里难免冒出两个匪夷所思的想法。
次辅李邦华一看皇帝的表情,就知道皇帝已又开始戒备文官,这可不是好事;要不今天的会怎么不任命各个军的总军法官?那些军法官基本都是原来的文官,不少人还是举人或进士出身。
约一思索,李邦华决定将事情说开,微笑劝道:“首辅!陛下及五军都督府也是未雨绸缪,您看啊!几个军的军长都调换了,唯有西北的第二军没动?第一军,因剿匪结束也只抽调了两个骑兵镇南下?而南方几省增加兵力,那是几省兵力原本就不够,其卫所改革也不彻底,这次军改只不过是补功课;大明的重点还是在北方,防备喀尔喀与卫拉特两大蒙古部落。”
李邦华的好意的劝解确没让朱由检心里舒服多少,文官“劣迹斑斑”,不是一次两次的事,如何能让人放心;他也讨厌大明现在的三面受敌,要不是军费紧张,都想暴兵将这些问题一次性彻底解决;可实在不行啊!距离和交通制约了解决问题的手段,只能等。
现在虽然有皇庄和屯田支撑,四十万陆军军饷加装备支出,每年至少也要两千五百万两白银;如果不是抄家与战争的劫掠让家底雄厚,加上皇商改制退股又凑出几千万;光靠铸银、商税、盐税每年的增加收入,怎么都不够军费的增加的支出,距内阁独力支撑军费更是又很远的路要走,况且还要做其它基础的事。
对于这些问题,朱由检也不想说得太多次,话说多次等于白说;文官体系的成长需要时间。
自己什么都说了,什么都做了,不成“孺子牛”么?那会活活累死的。
稍微斟酌一下,朱由检悠然说道:“朕不想打战!喀尔喀与卫拉特两部一日没归附,那问题一日就存在!这几年的小规模摩擦其实也没断过,漠北苦寒之地,现在攻取代价太大,只有重兵布防;至于西域同样如此,粮食危机没解决前大明只能防着;西边再加上藏区的宗教问题,朕没动孙应元的道理就在于此;至于南边早该整整了,明年四川、贵州等地‘改土归流’应该差不多了,是动云南与广西的那些‘土皇帝’的时候。”
怎么会这么简单!如果这样,用得着曹变蛟南下么?肯定不是国内那些不成气候的土司,皇帝这是在隐藏什么?
他的目标难不成是安南?亦或是东吁王朝?东吁那山高林密,蚊虫滋生,疫病流行,打来干嘛!取木材?每年也从南洋拉木材回来,再说东北不有的是木材!
李标还是不想放弃,为难劝道:“陛下!军费,扩军军费如何来!大明好不容易有今天,如果又打?”
钱!眼里都只有钱,什么时候儒家弟子变成“守财奴”。
自从崇祯二年户部账户开始收入盈余后,到现在差不多盈余约两千多万两白银;有钱了还那么扣门,提到军费就这副苦瓜脸,给谁看!
算了,反正内库也够钱,内阁能把基础设施弄好也行!
朱由检换成笑脸,和颜悦色道:“怎么啦!内阁还是不想出军费?那朕现在可以领点钱么?你们都有,唯独朕没有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吧!再说驻扎在朝鲜三个镇不是不用出钱么?朕增加三个镇怎么啦!大明国土这么大,光靠每省那么点巡防营够用?”
皇帝突然来这么招指东打西,一下将李标弄糊涂了。
什么?薪水?难道皇帝是个职业?还要薪水?今天这是怎么啦!
皇帝不开口,还真没人想起要给皇帝发薪水,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推诿?在现在的大明好像也说不过去,毕竟皇帝每年交的税绝对是商税的大头,没有光缴税不或报酬的说法。
两位阁老和总督们冥思苦想,也得不出一个合适得结果,怎么会这样!
文官们不作为,武官不干了!
备注:
1、军衔制在崇祯一年已定过初稿,具体参见第二卷第四十二章,如今确定正式;具体对应连级为校尉,营、团级为都尉;到旅级才能称将军,旅长为少将、总兵级为中将,军级以上才是上将,军团级为大将,统帅称为元帅。
军编制未定额,大将和元帅只有调动两个军以上的大规模战争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