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十七万八千人,骑兵十三万四千人。
镇西军:军长徐应元,副军长候世禄、黄得功,军长驻地兰州;
下辖皇家陆军第二镇(甘肃镇)、第四镇(宁夏镇)、第六镇(固原、临洮镇,改驻西安),皇家陆军骑兵第一镇(禁军骑兵一镇),骑兵第三镇(附和浩特镇),骑兵第五镇(九原镇),骑兵第七镇(鄂尔多斯镇)等三镇步兵三万六千人,四镇骑兵四万八千人,合计八万四千人。
镇北军:军长杨国柱,副军长马世龙、何可纲,军驻地宁远,除陆军第一镇调大宁,第四镇调营州(朝阳市),其它驻地不变;
原宁远镇步兵与盖州镇整编改为四个镇,杨国柱兼第三镇总兵原总兵吴襄、调盖州镇旅长黄龙、担任其余两镇总兵,骑兵也改为两个镇,总兵分别为祖大寿、何可纲;
下辖:皇家陆军第一镇(蓟州镇)、第三镇(宁远镇杨国柱部)、第五镇(宁远镇吴襄部)、第七镇(宁远镇黄龙部)、第九镇(盖洲镇马世龙部)、第十一镇(山海镇),皇家陆军骑兵第二镇(宣大镇骑兵)、皇家骑兵第四镇(宁远镇祖大寿部)、皇家骑兵第六镇(宁元镇何可纲部)、皇家骑兵第八镇(蒙古归附通辽镇)、骑兵第十镇(蒙古归附长春镇)等五镇步兵七万两千人、五镇骑兵五万八千人,合计共十三万人。
镇东军,军长曹文诏、副军长孙祖寿、满桂,军长驻地南京,其它未变;
下辖皇家陆军第八镇(禁军第三镇)、第十镇(禁军第二镇)、第十二镇(禁军第六镇)、第十三镇(禁军第七镇)、第十四镇(禁军第八镇)及皇家骑兵第九镇(大同镇镇骑兵)等五镇步军八万人,一镇骑兵一万八人,合计共九万八千人。
皇家近卫军调整最大,那边各军全部划归皇家陆军,各镇主官调整也大,第一、三、四镇原总兵调走后,从下面各旅长提升姚忠明、孙华宝、许文畅(杜撰的)担任新的总兵。
最后整编为四镇步兵六万四千人、一镇骑兵兵四万人,合计十万四千人。
负责北京周边安全;军长梁世勋,荣誉军长朱由检,副军长周遇吉、毛文龙,军驻地北京;
下辖近卫第一镇(禁军第一镇)、近卫第二镇(禁军第四镇)、近卫第三镇(禁军第五镇),近卫第四镇(昌平、宣府镇步兵),禁军骑兵第一镇(禁军骑兵二镇),骑兵第二镇(集宁镇)。
这次更改军制三大总督区总共裁减十二万人,大大降低了军费负担。
同时三大总督区撤销,孙承宗任直隶总督辖辽东、直隶、山西等两省一边,成为第一督臣;孙传庭任江南总督,辖安徽、南直隶和浙江等三省,为第二督臣;洪承畴任陕甘总督,辖陕西和甘肃。
皇家卫队是名称改变,各卫都改编成甲等卫。
五军都督府的改革也落地,从皇家陆军、皇家近卫军、皇家卫队、东厂、锦衣卫、内宫各监及皇商抽调人员配合原有的合适组成了新的五军都督府,办公点从武英殿改到养心殿。
朱由检掌管大都督府,亲任大都督,大都督府成员有英国公张维贤、保定公梁世勋、内阁首辅李标、次辅李邦国、参谋本部督查卢象升。
下辖四部一处:参谋本部(督查卢象升)、军法本部(督查文震明)、辎重本部(督查陈治宁(王府白户))、装备本部(督查孙元化)。
秘书处,主要处理下面四个本部上报奏本,处长由王承恩担任。
朱由检终于打造了明朝版本军事委员会和总参谋部,大都督府是军事委员会,下辖四部就是总参谋部。
大都督府如同内阁需定期举行军政会议,内阁首辅、次辅及兵部需参加,其余各部视情况需要才会参加会议,到京述职的各军军长及总督均要参与会议。
随着五军都督府搬迁,内阁也将办公点从文华殿移到乾清宫左侧与奉先殿之间的德政殿,德政殿是由斋宫和周围部分建筑拆除和改建而成。
漕运总督府划归辎重本部管辖,运河沿线负责漕运的卫所兵被分成三块,熟悉水手业务的被抽调到北洋水师,一部分部分组建了内河水师负责运河漕运与长江水道安全,还有部分和山东、直隶、浙江的部分卫所兵被整编税丁调归户部管辖,剩下的老弱被送去个皇庄的集体农场安置。
各省设有五军都指挥司负责管辖本省巡防营,人数五千到两万不等,合计二十万人左右。
五军都指挥司主要职责是负责本省制安安全、剿匪、招兵及兵站等工作;各军设立专职参谋、军法、后勤等司,各镇设立参谋、军法、后勤等处。
整编完成,皇家近卫军驻地有稍微调整:近卫第一镇、第二镇驻扎北京,协助皇家卫队守卫京城,第三镇驻扎天津,第四镇驻扎宣府;骑兵一镇调山海关,骑兵二镇在集宁。
这次军制调整涉及的主要九边的边军和禁军体系,卫所体系尚未改革的还有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四省,这四省还未做改制。
备注:
1、皇家陆军全部按原禁军模式整编,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巡防营、屯垦军、和长城沿线皇庄“自卫队”,余下部分准备出售給漠北蒙古及西域(现新疆)蒙古各部。
2、皇家陆军步兵镇中除由原禁军各镇改编的是三旅制约一万六千人,其余是两旅制约一万两千人;骑兵镇中第一、二、九镇为三旅制一万八千人外,其余各镇为两旅制约一万人。
3、此次整编主要是拆分辽东各镇的实力,各镇驻地如未说明即是未做调动。
4、四川、贵州两省的土司动乱——“奢安之乱”尚未完全平定,未做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