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章 触目惊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朝廷制约,不敢用这种赌运气的方法来赌上自己的生命,一般都是用来作为煎盐的前期工艺,盐工放海水入田,取其中盐分较高的海水,减少煎盐所用时间。

    经过这番深入的了解刘凡这才对明代晒盐制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以前总是以为古代人只会用锅熬盐,还想着用后世方法大发一笔,原来并不是如此,明代的制盐方法已经很先进了,只是缺少后世科学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主要是受到朝廷的制约和压迫,使得盐工不敢使用耗时太长的方法制盐取盐。严重影响了制盐业的发展方向,在强制高压的产盐任务下,盐工只能不断的在如何加速盐的凝结速度上下绞尽脑汁,用现代话来形容就是“科技树都点歪了”

    回到盐课司后刘凡询问丁录盐价和税收的运作情况。丁录回到道:我们盐课司主要从事盐务课税,盐课分三种,一是向灶户,散户征收称为灶课,二是向商人征收,称为引课,三是各种苛捐杂税称为杂课。盐场灶户负责向盐课司缴纳相应定额的盐货,每小引约一百七八十斤,盐课司付给灶户米一石,或银钱五百文。商人凭盐引赴场或就仓支盐,每引约六钱五分,近来盐价提升,涨至每引八钱左右。嘉靖年间改议盐法,允许正盐一引,许带余盐二引,各为一包,连包索共二百八十五斤。正余盐共五百五十斤或五百七十斤为一包,只需一副盐引。内商从盐场取盐,每包盐银二两四钱。内商给水商每包作价三两二钱,合每两一百七八十斤。水商向他地运盐,利润在“解捆”改大包为小包,得七十余包,每包重约八斤,得银五两。此时盐价已达到七十多文,当地大盐商从水商拿货时作价一钱银子一包,在加价卖给小商铺,此时每斤盐就涨到一百五十多文或二百多文,到了百姓手中盐价就更高了几乎达到二百八九十文。缺盐的地方达三百多文。关于税收,弘治年间,朝廷实行“开中法”每向九边输粮一石可得一盐引,所以现在咱们山东的盐引大部分握在晋商手中。朝廷在引课上几乎没有什么税收。万历年间,改行纲盐法,官府不再干预盐务,只管抽税,每斤盐只抽税两三文。所以石河盐场的收入只有九千多两。”

    “噗!九千多两?”正在喝茶的刘凡顿时喷了!一个这么大的盐场每年收入就只有区区九千两?

    刘凡听到丁录的解释总算是明白为什么大明的盐税每年只有区区百万两了,感情大头都被商人拿去了!从出厂价的每斤不到三文到了百姓手中近三百文,其中利润何等巨大?朝廷居然每斤加上税收只收入不到五文钱。大明一年官盐产出约是二百多万引,一引二百斤。每年产盐不到五亿斤,每斤只收入五文钱还有二百五十万两呢!可是现在每年盐税却只有区区一百多万两,合每斤两文钱,是在是匪夷所思。

    “那私盐呢?私盐怎么说?”刘凡追问道

    “这…”丁录迟疑了一下,不敢开口。刘凡见到一瞪眼说道“但讲无妨,本官带兵来的!马上会带大军包围此处,以后许进不许出。本官身负皇命,以后石河盐场我自己说了算,任何人都不得干扰!如有不服,本官有先斩后奏之权!”

    丁录顿时一哆嗦,悄悄看了一眼盐丁队长,见他猛点头。才平复了一下心情说道“大人,据我所知,胶州私盐商人,每石粗盐作价一两银子向盐课司或周围私盐贩子收购。每石两百多斤,合每斤五文。这是品相差的。品相好一点泥沙少的会提高到六文或者七文。”

    刘凡惊讶道“每斤只有五六文?为何这么少?私盐也这么低的收购价?”

    “是啊!大人!确是只有这么点价格!人家控制着价格,咱们朝廷都没办法,何况我只是一个小小的盐课司不入流的小官了,只能随波逐流,跟着认了!”丁录跟着附和道

    听着丁录的话刘凡陷入了沉思,这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大盐商控制着定价权,即使是私盐收购价也才区区五文钱,而贩卖到内陆却高达三百文,这中间利润最高的地方居然不是制盐!而是中间的贩盐!即使刘凡自己扩大食盐产量到头来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罢了!而刘凡却没有销售渠道,只能把盐交给盐商贩卖,只是眼睁睁看着这么巨大的利润被盐商白白拿走刘凡又特别不甘心。贸然插手食盐贩卖他自己也没有那么大的实力!一时间刘凡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不甘心的刘凡又向丁录问道“那精盐怎么样?盐商怎么收购?”

    “精盐看品相如何,品相好,颜色白的精盐一般每斤二百文上下”丁录如实回答道

    “二百文!”刘凡喃喃道,看来想要发财还是要提炼精盐才能有出路啊!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